安宁疗护,照亮生命最后“归途”

组织病友沟通沙龙。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青海省人民医院提供
西宁市中医院康养中心,护士给老人喂饭。
在西宁市中医院康养中心,护士给老人洗头。西海全媒体记者 雷欣钰 摄

西海全媒体记者 雷欣钰

安宁疗护工作是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健康老龄化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临终患者提供身心照料和人文关怀服务,让生命从容谢幕。今年4月,西宁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如今,公众对死亡质量的意识逐渐增强,生命的长度不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方向,如何在临终时减轻痛苦,避免过度医疗,提高死亡质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现实生活中,不少患者亲属明知亲人治疗无望,仍要求医院救治,有的甚至宁愿倾家荡产,也要延续亲人的生命。结果是,让亲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接受过度医疗,活得很痛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片面理解亲情、孝道。另一方面是人们重视优生优育,忽视了“优逝”,缺乏临终关怀观念,安宁疗护的软件、硬件严重不足。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务实创新,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认真组织调查摸底,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严格制定标准规范,争取各项政策支持,确保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为青海普及安宁疗护工作作出积极贡献,为青海疾病终末期患者及临终前老年患者提供优质、专业、人性化的安宁疗护服务。

青海省人民医院自2015年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目前,已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安宁疗护工作。各核心科室积极探索安宁疗护模式,充分发挥安宁专科护士潜能,对疾病终末期患者在加强基础护理和舒适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冥想疗法”“音乐芳香疗法”等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借助种植、绢扇制作、绘画等活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精神抚慰;组织召开家庭会议、使用安心卡等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实际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小组会积极举办各类主题活动,旨在传播安宁疗护理念,鼓励人人参与安宁疗护事业。

青海省人民医院成立了全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实践基地,建立了“护理部、专科基地、护理单元”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在中华护理学会的总体部署和引领下,遵循教学大纲,适应培训需求,推动专科护士培训同质化发展。鼓励学员们学以致用,将所学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带到各自的医院,履行好安宁疗护人“帮、带、扶”的神圣职责,促进青海省安宁疗护事业的总体发展。

西宁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西宁市推进安宁疗护国家级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着力建设包含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2023年,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安宁疗护病区,各设置5张安宁疗护床位,在西宁市中医院建设安宁疗护中心,设置10张床位。同时,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安宁疗护质控中心和培训中心。支持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湟源县人民医院根据发改委《“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申报2024年安宁疗护中心建设项目。

为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根据需求设置安宁疗护科或病床,鼓励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安宁疗护病床。严格按照安宁疗护进入和用药指南规范开展服务。完善收费标准,营利性医疗机构自行确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属于医疗服务的,按现有项目收费;属于非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自主确定。安宁疗护时间不受住院床日限制。建立多学科服务模式,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推动安宁疗护理念得到社会认可。

善终既是生命的最高追求,也是生命的基本权利。期待西宁以严格、科学的标准和严密的操作程序,确保安宁疗护工作在健康轨道上不断前行,尽最大可能地使每一名患者都走得安宁,让每一个生命完美谢幕。

改善和提升老人的生命品质

近年来,西宁市卫生健康委致力于“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工作,重点推动西宁市开展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建设。西宁市中医院是全省首家公立医院设立并运营的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心理干预、膳食营养”六位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目前设置安宁疗护床位10张,已装修完毕,预计11月投入使用。

西宁市中医院康养中心2020年6月13日运行,目前有57个床位,42名老人、7名医生、28名护士。建立了老年人绿色就诊通道,确保入住者得到及时救治;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老年病科医生每日进行巡诊服务,提供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训练等日常医疗服务;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灵活切换养老床位模式和医疗住院模式,做到慢病不用调房转区,大病重病院内转科治疗;建立会诊、转诊制,由专科医生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上门会诊服务,为老年人及时提供眼部疾病、口腔疾病、皮肤疾病等医疗服务,真正实现零距离的床旁诊疗。

针对部分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老人、轻度精神类疾病的老人等情况,康养中心与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每月聘请专业心理医生来中心查房,指导老年人科学合理用药。据康养中心主任王元梅介绍,中心会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例如生日会、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结合社工专业小组活动的开展原则,组织有意愿、能自理的老人加入兴趣小组,例如音乐爱好小组、读书小组等,逐步改善老人对养老生活的积极态度、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对需要关注和支持的老人及家庭进行个案服务,化解家庭危机、处理矛盾、纾难解困,从家庭层面改善和提升老人的生命品质。

全面落实

医疗服务优待政策

西宁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聚焦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立足市情实际,加强部门协作,积极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取得了初步成效。遴选6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全国医养结合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项目。目前,全市签订合作协议的共有43对,建成运营17家医养结合机构,建成养老机构28家,已运营的养老机构均有医护人员或医疗签约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定期巡诊、康复护理指导、突发疾病转送等及时、便利的医疗服务。

为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型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老年疾病诊治能力,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综合性医院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鼓励民营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病医院或康复医疗机构。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增加床位数量。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开展老年疾病综合评估和综合征诊治,推动多病共治。加强用药指导,强化用药保障和使用监测,落实好慢性疾病长期处方制度。促进中藏医药资源向机构、社区、家庭延伸。全面落实医疗服务优待政策,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老化改造。

安宁疗护种植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