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狗请牵好文明绳

未拴牵引绳的小狗。
避让行人的金毛寻回犬。
小狗戴了嘴套。

西海全媒体记者 雷欣钰 文/图

最近,遛狗不拴绳的问题引发关注。在很多地方,遛狗不拴牵引绳的现象相对普遍,遛狗变成放养,冷不防吓你一跳,让很多市民心慌慌。10月20日,西海全媒体记者在西宁市多个绿道、小区、街道走访,3个小时内碰到了25条狗,其中大型犬6条,2条没有拴绳,19条小型犬中,13条没有拴绳。问及遛狗不拴绳的原因,多名犬主人表示,自己的狗不咬人。

遛狗不拴绳的现象较多

中午,在兴海路附近,短短十几分钟,记者看到有4条没有拴绳的小型犬在路边跑来跑去,正是学生放学、上班族下班时间,街道上人流量比较大,小型犬在人群中穿梭,为了不踩到小狗,学生和行人都在主动避让小狗。

一小区内,一条中型犬在自由活动,它在绿化带周围转了一圈后,穿过健身器材,蹲在了一辆汽车的后轮胎下,在周围未发现犬主人的身影。

下午3点左右,由于天气比较好,很多家长带着学龄前儿童出来玩,在湟水河滨河路沿线河道边,1个小时内,有7条小型犬、1条大型犬未拴牵引绳,在绿道上撒欢。其中一条小型犬冲着路人叫了两声后,犬主人才拿出牵引绳拴狗,并拉着狗离去。被问到为什么之前没用牵引绳时,这名市民说:“我家狗小,没有攻击性,如果它冲着路人叫,往路人身边靠,我会马上制止。”

当带着小孩的家长被问到害不害怕、为什么不上前劝说时,一名家长表示,自己不害怕,但是害怕小狗往孩子身上扑。自己年龄大了,孩子还小,害怕上前让犬主人拴狗会引起纷争,所以只能带着孩子走远点。

在观察中,一位老太太不仅用牵引绳牵着小狗,还给小狗佩戴了粉色嘴套。老太太说,以前出门遛狗也会用牵引绳,但是嘴套很少戴。最近也关注了四川崇州女童被狗咬伤事件,虽然养的不是大型犬,但是为了让路人安心,嘴套是一直戴着的,女儿也经常提醒她,出门一定要用牵引绳牵狗、戴好嘴套。

如何看待遛狗不拴绳行为

记者采访了10名未养过狗的市民,只有1名女士表示曾上前劝说犬主人把狗拴起来,但得到的回答是:狗很乖,不咬人。9人表示,对大狗有恐惧心理,碰到大型犬不拴狗绳会远远躲开,不敢上前劝说,怕被对方误会,引起口角。

采访中,未养过宠物的宋先生说,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一方面要提升养狗人文明养狗的意识,另一方面要让不养狗的人们树立正确对待宠物的观念,这样就不会因为养狗引发纠纷或出现一些事故。他表示,希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海湖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在巡逻时发现,在四川崇州女童被咬伤事件发生之前,大部分在这里遛狗的人没有给狗拴牵引绳,我们遇到后会立即上前劝说,犬主人也会马上拿出牵引绳拴狗。最近一段时间,不拴牵引绳的狗少了,只有一小部分狗未拴绳,主人看到我们向他们走去就会拿出牵引绳拴狗。”

在金座威尼谷小区内,李女士正要去遛狗,她养了一只比熊犬。李女士说:“我的狗养了6年,出门一定会用牵引绳,也会给狗戴上嘴套。疫苗是按时间打的,狗证在养狗时就办理了。”

说到出门遛狗是否应该拴绳时,李女士认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宠物,外出遛狗时一定要拴好牵引绳,主动避让他人,防止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文明养犬有法可依

遛狗已成为爱狗人士的日常,但有一些犬主人认为自家狗听话,遛狗时不愿意拴牵引绳,选择散养。遛狗不拴绳,不仅对周围市民的安全带来威胁,也会给爱犬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首先是对行人不负责任,狗受到刺激或突发情况时可能会咬伤他人。其次可能引发交通事故,造成车辆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或宠物狗伤亡。三是狗肆意乱跑、乱吃、乱嗅,容易感染病菌导致生病。四是狗随地大小便、踩踏花草等干扰市民的正常生活、破坏和谐文明的公共环境。针对上述情况,犬主人遛狗时应给狗套上宠物项圈或宠物脖圈,拴上狗链或牵引绳牵着走,也要及时阻止狗乱吠。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30条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疫苗,凭动物诊疗机构出具的免疫证明向所在地养犬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否则将被视为违法。

西宁市从2020年3月1日起,已经正式实施了新修订的《西宁市养犬管理条例》。针对养犬不登记,遛犬不系犬绳,出门遛犬不携带犬证,乘坐电梯进入公共场合时不约束犬只,导致发生犬只扰民、犬只伤人等违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予以责令改正,如果拒不改正或者多次责令改正无效的,可处以罚款200元到1000元。

《西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携犬出户未使用束犬链牵领并且未采取其他安全措施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以200元罚款;未及时清理犬只在公共区域排泄粪便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