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8版:青海·非凡十年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海北:心怀“国之大者” 守护绿水青山

高山牧场。
青海湖黑颈鹤。
门源油菜花景观。本版图片除素材图外均由通讯员 李勇 摄

◎西海全媒体记者 卢晓茜 赵越

海北藏族自治州因地处青海湖之北而得名,是我省唯一的生态文明示范州。这里是湟水河、大通河、黑河的水源涵养地和发源地,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生态地位举足轻重。

海北生态优势明显

海北州地处“一湖两区三河”之要,总面积3.41万平方公里,是青海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海北州现有自然保护地9类17处,自然保护地面积31526.16平方公里(含交叉重叠),去除交叉重叠后面积18994.91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55.23%。各类自然保护地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处、自然保护区2处、森林公园2处、湿地公园2处、草原自然公园1处、风景名胜区4处、地质公园1处、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3处、沙漠公园1处。

海北州背依祁连山,面朝青海湖。祁连山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特殊,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态水系安全,以及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分青海和甘肃两个片区,总面积502万公顷,青海片区总面积158万公顷,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31.5%,涉及门源、祁连、天峻、德令哈等4县市17个乡镇60个村,包括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等保护地。海北片区涉及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总面积82.12万公顷,占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的16.36%,涉及13个乡镇50个行政村。

海北州冰川面积371.71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30.44亿立方米,境内有河流140余条,年径流量69.22亿立方米,青海湖80%的入湖水量来自海北。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著名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对青海省内东部湟水谷地、西部柴达木盆地、南部江河源区、北部祁连山地等地区均有较大的影响。

已经开展试点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和正在筹划的青海湖国家公园,给海北州勾画了“两个公园一个家”的美好蓝图。

十年,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海北州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准确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完成国土绿化267.3万亩,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建成全国首个普氏原羚专属保护区,获得“中国普氏原羚之乡”称号。河湖长、林(草)长责任进一步压实,生态管理、考核问责、环评审核、草原保护等一批长效机制全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建设扎实推进。

十年来,海北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立足海北特色和比较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摒弃以资源开采及初加工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向绿色、特色转变。全面实施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饲草料“五大产业”振兴行动,农牧特色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字号”品牌成色更足。

海北州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海北州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持续发力,大力开展了燃煤锅炉淘汰、湟水流域截污纳管工程、国土绿化、环境治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79.2%上升到今年年初的95%以上,并长期保持在95%以上。全州214个行政村实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覆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海北州扎实推进祁连山南麓生态环境整治,集中人力物力,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截至目前,高质量完成114个有主矿整治任务,并已销号;完成了历时五年投资16.4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任务,正在组织验收。“百日攻坚”行动使困扰海北多年的一批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破解了海北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瓶颈制约。紧扣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弱项和短板,海北州与中环院、省环科院、南开大学、省铁塔公司等多家第三方科研机构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充分利用第三方人才、技术等优势,克服前期经费短缺等困难,积极谋划和争取项目。自2014年以来,海北州共组织实施了共200余项总投资达60余亿元的生态项目(不包括山水林田湖),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守护河源利众生

祁连山有2000多条冰川,它们滋润着河西走廊和祁连大草原。八一冰川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干流河源区最大的冰川。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河”,做好黑河源头的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工作,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意义重大。

从祁连县城出发,沿着黑河前行约45公里,便来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管护站。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管护站站长德康说,油葫芦管护站成立于2016年,油葫芦沟富集祁连山国家公园优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生物资源,孕育了大面积野生动物生存的理想栖息地,因此,具有完整的生态体系。

德康说,油葫芦辖区的海拔3000米至4300米,降水量丰富,涵养乔木林、灌木林、草甸、流石滩、雪山、河流、湿地、冰川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的环境孕育了多样的物种,野生动物的食物链很完整。

雪豹、荒漠猫、蓝马鸡等野生动物分布在油葫芦辖区,它们可都是倍受关注的“明星”。德康说,全国有12种猫科动物,在油葫芦辖区就能见到雪豹、猞猁、豹猫、荒漠猫、兔狲5种。这里可分为两大生态类群,动物类群和植物类群,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油葫芦辖区的良好生态只是海北州乃至祁连山国家公园良好生态的缩影。

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明显

6月18日,2022年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暨观鱼节在海北州刚察县湟鱼家园举行。当天,共放流青海湖裸鲤鱼苗100万尾。

刚察县坐落于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南麓,是环湖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自然生态保护区。据统计,这里有300余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数以万计候鸟在此栖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青海湖裸鲤的美好家园。

青海湖裸鲤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物种,是青海湖特有的珍贵鱼类。青海湖裸鲤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维护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也至关重要。

全面实施封湖育鱼计划以后,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河道得到进一步清理,专门设计科学合理的“过鱼通道”,保证裸鲤的“生命通道”更加畅通,且连续开展的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资源增加的贡献率超过23%。目前,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恢复到10.85万吨,是保护初期的42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克土实现“绿进沙退”

秋天的海晏县克土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依然一片郁郁葱葱,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

克土沙区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高达1500毫米以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到自然的影响,克土沙区每年以十几米的速度向周边蔓延,导致大片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原生植被逐年减少,河道出现季节性断流,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每到冬春季节,呼啸的寒风夹杂着狂沙,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青海湖周边以及青海省的生态带来严重影响。

为有效控制克土沙区扩大和蔓延,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晏县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方法,创新固沙方式、调整树种结构,先后试验成功了“沙棘营养土坨造林、乌柳截杆深栽造林、容器苗造林”等一系列适合高寒旱沙区的先进实用技术,在高寒旱沙区走出一条固沙造林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克土沙区的总面积由9.91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6.62万公顷,克土沙区外围锁边林已经形成规模,筑成了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

“樟子松、青海云杉、乌柳、柠条……克土沙区现在形成了以乔灌型、针阔型为主的综合性植被环境,环境变好了,在这里经常能看到普氏原羚、藏狐等野生动物。”克土沙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接下来,治沙人将以保护现有沙区林草植被作为防沙治沙的重点,以治变防,加速推进沙漠化土地治理进程。

近年来,海北州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通过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举全州之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绿色成为海北发展的底色。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全州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减少,沙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让山更青水更绿

为了念好“山海经”,写好“草木篇”,海北州在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土更净上下苦功。23.53万公顷天然林保护和40.13万公顷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保护修复草原69.98万公顷,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72万公顷,在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质量改善上投入4.07亿元。2021年年底,全州三大水系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以上,每年为黄河中下游及河西走廊提供43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源,城乡饮用水源符合国家标准。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青海湖维系着青藏高原生态安全,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这片巨大而独特的水域是青藏高原上宝贵的物种基因库,也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对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今年6月15日,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共建海北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启动大会在海晏县西海镇举行,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海北州的生态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海北州积极发挥宣传教育工作凝聚群众共识、引导正确导向的积极作用,致力于提升生态环保工作透明度,提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良好生态环境的氛围。

2012年以来,海北州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充分利用“六五环境日”“民族团结宣传月”“法治宣传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活动全面、系统、密集宣传海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共计发放宣传材料9万余份,张贴设置宣传标语、展板等700余块,受宣传教育人数逾10万人次。

2020年,第一次召开海北州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并形成长效机制,为共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海北营造了良好氛围。2021年,海北州提前谋划部署,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举行了“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圆满完成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海北分会场刚察县连线对话工作任务,制作《筑牢生态屏障 打造梦幻海北》等宣传片,广为播发,向全国展现了海北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