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盐的馈赠

村民已经掌握制作盐雕的手艺。
形态可掬的盐雕作品。
以茶卡盐湖元素为主的小卡盐雕作品。 本版图片均由西海全媒体记者 李皓 莫青 摄

西海全媒体记者 李皓 莫青 张卫平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盐湖横陈在千里莽原之上,这里是中国首家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也是柴达木盆地最负盛名的旅游打卡地。

茶卡盐湖北岸65公里处,都兰河潺潺流淌,清澈的河水滋养着两岸绿洲,绿洲上一座村庄以这条河命名——铜普镇都兰河村。

因为离茶卡盐湖很近,茶卡盐湖盛产的大青盐便成为都兰河村人世世代代煮茶的基本佐料。2018年,大青盐这种庄户人家厨房灶边的寻常物,实现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蝶变,村里首家以盐为原材料的生产企业——都兰河村盐雕厂正式投产。

请回致富带头人

都兰河村村党委书记魏忠福说:“ ‘百企连百村’是海西州实施的一个企业帮扶乡村发展项目,帮扶我们村的是一家旅游公司,2018年前后,来茶卡盐湖旅游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家企业看到了商机,准备在我们村办一家盐雕厂。”

盐雕是一种近年来十分流行的盐制品加工工艺,茶卡盐湖中的青盐碾磨粉碎后,经过塑型和固化,一尊尊造型别致的盐雕工艺品便应运而生。这种工艺看似简单,当年却成为了困扰都兰河村的技术难题。为了抓住旅游发展的契机,发展盐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都兰河村村两委没少费心思。

魏忠福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派村里有想法的年轻人外出培训,然后再回村给村民传授盐雕技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可是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年轻人,都觉得这个产业短时间内看不到效益,不靠谱,不敢冒这个险。

魏忠福想到了芦世斌。

2010年,23岁的芦世斌从湟源畜牧兽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他不仅头脑灵活想法多,而且因为在外打工多年,“看得准,想法长远,说不定能带领乡亲们闯出名堂来。”

接到魏忠福的邀请后,芦世斌有些犹豫:如果创业失败,自己这些年在外面打下的基础岂不白费了?

都兰河村曾经是在海西州挂了名的贫困村,2018年之前,1142名村民,354户中有60户167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致富的基础相对较差。还有,都兰河村虽然离县城只有8公里,但当年县城与都兰河村之间,没有城乡公共交通,进一次城,村民至少要花25元钱的打车费,短短8公里,成为了村民打工致富的瓶颈。

“要是乡亲们能实现就地务工,该有多好。”芦世斌说。

想到这里,芦世斌心里一横,辞职回到了都兰河村。

村民因盐致富

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芦世斌基本掌握了盐雕工艺品的生产技术,村两委迅速采购了原材料,在村委会一间简陋的平房里,芦世斌制作出了都兰河村历史上的第一件盐雕工艺品,都兰河村的盐雕加工厂诞生了。

“盐雕生产的劳动强度并不大,妇女们也能制作,盐雕企业能够落户到都兰河村,有效地解决了都兰河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魏忠福说。

都兰河村的盐雕工艺品生产出来后,销路又成了问题,魏忠福带着村两委成员,找到了帮扶都兰河村的那家旅游公司。公司答应,只要质量过关,由他们包销都兰河村生产的所有盐雕工艺品。

“我们村生产的盐雕艺术品当年就卖完了。”芦世斌说。

当年,都兰河村的盐雕加工厂只有四名员工,但是让乡亲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第二年,都兰河村盐雕加工厂扩大生产规模,二十几名村民经过培训后,成为盐雕加工厂的工人,盐雕加工厂也从简陋的平房,搬到一间大库房。

“厂里实行的是计件制,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可高了。”魏忠福说。

2019年,来茶卡盐湖旅游的人数迎来了新的高峰,都兰河村生产的盐雕工艺品越来越畅销。

魏忠福说:“当时厂子一天发往茶卡盐湖景区的盐雕艺术品就有4000件到5000件,有四十多名村民先后在盐雕厂务工。”

盐雕工艺品的热销,带来的是都兰河村村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铜普镇党委书记张勇军说:“都兰河村的主要收入是土地流转和外出务工。因为没有技术,乡亲们大多在工地上当小工,受季节的影响,每年务工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外出务工的收入普遍不高,每个月不过3000元。”

都兰河村共有500名劳动力,村里超过60岁的老人有117人,不少具有务工能力的妇女因为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村民外出务工的比例并不高。

“来盐雕加工厂就业的主要以妇女为主,在家门口上班,她们既能顾家,又实现了增收。”魏忠福说。

每个月村民的收入在3000元至4500元之间。

47岁的许正观已经在都兰河村的盐雕加工厂工作了三年。许正观的公婆已经80多岁了,为了照顾公婆,她根本出不了门,如今她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家里有啥事,几步路就能赶回家。

“方便得不得了。”许正观说。

远近闻名的盐雕村

2020年,都兰河村实现了盐雕工艺品的线上销售,借助于网络传播的便捷性,都兰河村的盐雕工艺品,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都兰河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盐雕村。

看到盐雕产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2020年,在乌兰县和铜普镇的支持协调下,都兰河村利用浙江援青的优惠政策,在村里盖起了一栋400平方米的厂房,盐雕加工厂的产品也增加到了近百种。

盐让都兰河村的乡亲们实现了致富的梦想,也拓宽了致富的路子。

“如今的都兰河村早已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6000元。”张勇军说。

2020年,都兰河村又注册了“塔拉沁之梦”商标,开发了电热盐敷袋等产品。

“‘塔拉沁’就是庄稼汉的意思,塔拉沁的梦想,就是致富的梦想。”芦世斌说。

与此同时,盐雕产业让昔日籍籍无名的都兰河村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来都兰河村旅游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依托产业优势,都兰河村又开发了花卉种植和旅游民宿产业,村民致富的路子更宽了。

2019年,都兰河村的一户村民将一个老旧庄廓改造成了一家精品民宿,在都兰河边搞起了旅游,村民们也纷纷效仿,相继办起了十几家民宿。

“游客最多的时候,我们村能提供几十张床位。”魏忠福说,“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报告里关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牧业稳产提质、农牧民稳步增收、农牧区稳定安宁等内容,让我们更加有了发展信心。”

“我们动员村民在都兰河村,腾出了好几处闲置的庄廓,在今后几年中,在都兰河村打造一个民宿群。”张勇军说。

不少投资者也开始在都兰河两岸开办农家乐,都兰河村的旅游接待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为了适应旅游需求,都兰河村村两委在村里开办了旅游集市,专门销售乡亲们制作的盐雕工艺品,都兰河村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观光村。这是大青盐的馈赠,也是都兰河村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