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牛羊肥 链出好“丰”景

祁连山下好牧场。通讯员 李勇 摄
青青草牛羊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宋永魁抱着刚出生的双胞胎羊羔满脸笑容。本报记者 尹耀增 摄

本报记者 尹耀增

祁连山下沃野千里,青海湖畔牛羊肥壮。

时下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正是绿草如茵、牛羊遍野的美好季节,行走在海北广袤的大地上,现代生态农牧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正缓缓展开。

海北州畜牧业资源丰富,全州拥有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4068万亩(271.2万公顷),是白藏羊、海北白牦牛的故乡,祁连山型野血牦牛的种群基地,畜牧业素来享有“青海畜牧业看环湖、环湖畜牧业看海北”的美誉。

近年来,海北州锚定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走在全省前列目标,紧紧围绕藏羊、牦牛、青稞、小油菜、饲草五大主导产业优势,做精做细肉牛、肉羊、蜂蜜、黄菇、冷水鱼、香菇、蕨麻、蔬菜八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中藏药材、藏香猪、草原生态鸡等产业,构建“5+8+N”农牧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畜牧业种源保护开发,加大产业科研创新,打造产业发展集群,培育产业优势品牌,海北畜牧业产业不断展现新活力,不断引领全州乡村全面振兴。

据统计,2023年,累计落实农牧产业发展和财政衔接补助资金项目107项7.38亿元,海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科技赋能,

构建高效生产体系

6月的青海湖北岸牧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记者在刚察县多胎藏羊示范点的高原型藏羊良种繁育场和青青草牛羊养殖合作社看到,一对对出生不久的多胎羔羊通过近4个月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已进入断奶期,正茁壮成长。

“去年10月至今年4月的产羔季,州高原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园及四县核心群、扩繁群多胎藏羊已产羔2500余只,羔羊成活率95%以上,标志着海北州多胎藏羊选育工作取得新成效、步入新阶段。”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周玉青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海北农牧业的发展上亦可圈可点。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科研团队经过持续10年的努力,在海北州建立起了三级育种体系,组建育种核心群3个、扩繁群23个,种群规模达到9000余只。多胎藏羊选育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创了多胎藏羊选育先例,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三增三适”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示范推广。

同时,开展无角白藏羊选育等新型技术选育工作,建立选育群3群640只。在成功推广“两年三胎”的基础上,独创“多胎藏羊选育”“无角白藏羊选育”新技术,极大丰富了中国“藏羊之府”新内涵,促进了“三生共赢”发展。

截至目前,海北州已建成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4个,培育科技型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牛牦牛、大麦青稞、燕麦荞麦、绒毛羊、牧草五个海北综合试验站优势,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个。

海北州农牧科学研究所参与选育的青稞“昆仑14号”已成为青海省当家青稞品种,播种面积占到全省青稞播种面积的50%左右,“门源青稞”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全省最大的青稞供种基地。海北州培育的“青油21号(北油3号)”推广种植以来,占全省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的70%左右,成为全省最大的白菜型油菜供种基地。

2023年,海北州建设油菜良种核心繁育基地2.75万亩(约1833公顷),青稞良种核心繁育基地3.79万亩(约2527公顷),扶持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20家;创建“万千百十”良繁基地15个。已形成“育繁推”一体化高原种业体系,是省内惟一在原位生产区形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示范推广“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的市州。

“今年统筹整合各类资金2亿余元,建设19个万千头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现建有州级繁育中心1个,县级优良种畜繁育场9个,形成‘州有示范园、县有种畜基地、乡有核心群、村有示范户’和‘分级集中、分群饲养、统一使用’的良种选育格局。每年向州内外输送优良种畜1万余头(只),已成为省内最大的高原型藏羊供种基地。”海北州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华卡才让介绍。

强化品牌打造,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时下,“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正在8个市州如火如荼进行着,“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展销活动随着赛事的举办也在同步进行。

“为讲好农牧品牌故事,海北州借力‘青超联赛’,以‘祁连山下好牧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牵引,组织了34家农牧企业参展,74种356个产品,文创5大类17种,非遗8大类,全力彰显海北农牧品牌多样性、独特性和体验性。比赛期间,共带动农旅产品销售突破35万余元,群众参与近6万人,有力地促进了海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华卡才让说。

从营养丰富的藏羊牦牛肉,到味道醇厚的牦牛奶酒;从新鲜健康的蜂蜜、沙棘原浆,到珍稀独特的野生菌菇……海北州“祁连山下好牧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展示区内,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每一种产品都承载着海北人民对绿色生态的坚守与追求。

2023年8月,海北州发布了“祁连山下好牧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家企业的112个产品入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优品库”。之后,在山东省临沂市和青岛市分别设立“海北优品馆”和“海北会客厅”,组织20余家企业赴山东省济南市参加海北州招商引资暨优势特色产品推介会,签约贸易采购类项目11个约1.19亿元。组织40家企业通过淘宝、天猫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实现网络销售额1.27亿元。门源百里花海蜂业有限公司价值16500美元的蜂蜜搭乘航班飞赴日本,实现了门源县出口“零”的突破。青海夏华、海晏库库诺尔、祁连亿达等企业在省内外设立直销门店30多家。

截至目前,海北州累计认证注册“三品一标”农畜产品达119个,基本实现主导产品品牌注册全覆盖。“祁连藏羊”成为全省惟一入选全国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品牌,“刚察藏羊”列入全国“一县一特色”中国品牌目录。全州2322万亩(154.8万公顷)天然草原和199万头只牦牛藏羊通过有机监测认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品牌引领、品质监管,海北着力培育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生态品牌,做响做亮“土特产”文章。

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走进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滩乡苏吉湾村牦牛种牛繁育基地,一排排标准化牛舍棚房整齐排列,育肥间、消毒室、草料棚、拌料机等设施一应俱全。牛场负责人蔡多杰看着刚出生的小牛犊活蹦乱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瞧,我们场里的‘明星牛’,是引进的‘野血二代’,咱们牦牛的品种改良可全靠它了”。蔡多杰指着健硕的牦牛说。

蔡多杰口中的“明星牛”,是从黄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买来的“品种牛”,像这样的种公牛,他购入了75头,母牦牛514头。

自2023年8月部省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以来,海北州从自身优势和实际出发,整合各类资金共计49647.09万元建设85个项目,加快实施高标准饲草料生产、规模养殖、良种繁育、活畜交易、牲畜屠宰、冷链物流、有机肥加工、青稞油菜加工、皮毛骨血加工等“九个一”配套工程。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绿色是发展的底色也是建设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最大的底气。在保护草原良好生态的同时,如何让牧民群众致富增收?

海北州的做法是,实施“九个一”配套工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全产业链条发展。

针对如何延长产业链破解精深加工不足问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青海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有效探索。

“我们根据‘九个一’配套工程中改扩建生产经营规模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屠宰生产线、分割加工生产线、排酸设施、污水处理、冷鲜储存等设施设备。同时,将屠宰牛进行精细分割,一头牛可精细分割的部位有30多种,分割后比卖整牛收益更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亿达公司总经理冶明录说。

“‘九个一’配套工程按照‘一年建基初运行、两年改造全提升、三年达标全投产’的‘三步走’建设思路,以‘祁连山下好牧场’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联农带农强农为目标,以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为引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有效激发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竞相发展。”华卡才让介绍,截至目前,海北州已销售饲料7213余吨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通过活畜交易市场出栏牛羊9.3万余头只,屠宰牛羊16.28万余头只,生产有机肥7.4万余吨,加工青稞油菜4800千余吨。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逐浪高。海北州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标准化为发力点,向着高效、绿色、生态迈进,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奏响了新时代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