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2024青洽会特刊·青报观察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让优势产业走向远方

本报记者 贾 泓

2023年,青海省以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主的“新三样”产品出口2.4亿元,同比增长2倍,贸易伙伴从单一欧盟国家拓展到中东、中亚、南亚国家。今年1-5月,关区“新三样”、多晶硅等新能源产品出口额更是达到4亿元。具有创新、低碳、绿色基因的高科技产品,正在成为我省出口新的增长点。

另外还有一组数据,今年1月至5月,青海省出口冷冻虹鳟鱼988吨、575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31.9%、422.7%,占中国出口总额的96%。

这些“热销”的出口产品,无不是青海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它们走向国际市场,也反映出青海产业“四地”建设的显著成效,折射出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和动能越来越足。尤其是关区“新三样”和新能源产品的异军突起,是青海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果。

“青货出青”,要打好“绿色牌”。几乎所有的光伏制造企业在提到为什么选择青海时,都会提到一个词:绿电。青海近年来大力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打造青海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已经建成中国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采用“绿色电力”,制造“绿色产品”,这就是青海新能源企业抢滩海外市场的“底气”所在。产业“四地”建设,为青海走向世界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打好“绿色牌”,青海定能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青货出青”,要讲好“青海故事”。我们要用产品讲好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青海故事”。我们用出口的冰鲜虹鳟鱼,讲出青海“数字渔业”的“青海故事”;用出口海外的光伏制造,讲述青海清洁能源建设中的“青海故事”。我们还要讲好服务企业的“青海故事”,讲青海各地各部门推动外贸进出口优结构、扩规模、提质效的“青海故事”;讲西宁海关引导农企通过跨境电商、青海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出口贸易平台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的“青海故事”……我们要在对外交流中,把青海的声音传得更远,让青海形象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