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味老街的古韵新生,来漫游!

新华社天津6月3日电 (记者 宋瑞 徐思钰) 沿着海河三岔河口西岸的张自忠路,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一路可见高低错落、韵味十足的街面店铺,历史文化底蕴、现代时尚感与市井烟火气在此交织。

天津古文化街,又称“津门故里”,是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贸聚集地。穿行于长达600多米的主街上,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家林立。在新业态、新功能的滋养下,传统的老街“活起来”,引得来此“打卡”的人们三步一驻足。

热闹喧嚷的老街上,有处店铺很是显眼,黑漆金字的木制牌匾上写着店名“杨柳青画店”。走进其中,一张巨幅杨柳青木版年画经典作品“年画娃娃”占据“C位”。环顾四周,潮流T恤、立体画摆件、冰箱贴等各类创意产品琳琅满目。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里经营多年的杨柳青画店,既坚守传统年画市场,也开发出一批融入了杨柳青年画经典元素的文创产品,将传统艺术赋予新生命。

“近年来,门店的年画销售额与文创产品销售额均有所提升。”位于古文化街的杨柳青画店经理杨凯说,“我们把杨柳青年画的元素提取出来,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上新’,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经数十年抢救性保护,天津杨柳青画社收集到6000多块古版、2万多张年画。“这些古版、古画需要被开发出来重新适应新市场,我们每季度都会根据馆藏更新产品,让年画不仅是‘过年的画’,延续年画的‘寿命’。”杨凯说。

位于杨柳青画店对面的津药达仁堂同样在“活化”中找到了自信。今年初,该店进行升级改造,成为集中医药文化展览、非遗技艺展示、产品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展馆,让游客在此更好了解中药的价值。

拾级而上,一缕中药和咖啡混合的幽香扑面而来。“梅半含霜”“采菊东篱”“紫苏梅饮”……各色咖啡、茶饮富有诗意的名字引得人想一探究竟。橱柜里,“桂花扇”“招财进宝”“花开富贵”等国风甜品也吸引不少游客到此寻味。

“我们将茯苓、五味子、肉桂、枸杞等多味中药融入咖啡、茶饮和甜点中,打造了‘跨界融合’的创新产品。”津药达仁堂健康生活馆馆长李莉说。馆里根据季节推出应季新品,前来“探新”的消费者非常多。

踏上主街的石板路,茶汤、熟梨糕等特色食品小铺里香飘四溢,吆喝声不绝于耳。走进“中华老字号”企业桂发祥和果仁张两家老品牌携手打造的“联合店铺”,各色体型小巧便于携带的小麻花、益糖和高纤麻花、多种口味的瓜子和果仁包装精美、琳琅满目。

“顾客可以一站式购买不同品牌的年货产品。”果仁张古文化街店店长孙卓说,“随着时代变迁,我们的产品不断创新,以适应老百姓的口味。现在光顾店铺的年轻顾客越来越多。”

泥人张、耳朵眼炸糕等老字号店铺游客盈门;老美华、津门蔡氏贡掸等津韵非遗人气满满……漫步古文化街,昔日的漕运码头,如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管委会副主任王莹介绍,近年来,古文化街景区年最高游客接待量达1300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景区单日客流量达到创纪录的29.4万人次。

“这条老街承载着天津的文化记忆,充分展示了‘老城津韵’的底色。”天津市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敬说,如今,景区将传统民俗韵味叠加新文旅元素,打造了一系列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满足了游客多元化休闲消费的需求,让古文化街成为游客了解天津民俗、感受天津民风、体验天津生活的绝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