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坛酩馏酒 氤氲振兴路

感恩的班彦村。资料图片
吕有金向顾客介绍自己的酩馏酒品牌。本报记者 谢梦茹 摄

本报记者 谢梦茹

夏初的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干净齐整的村道。5月29日,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雨声簌簌,村庄一片宁静祥和。

来到村民吕有金家,整洁的庭院内,酩馏酒坊的招牌映入眼帘,屋内酒香四溢、沁人心脾。

“别看我家地方小,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呐。”吕有金仔细介绍起他的作坊“生产线”,消毒间、储粮间、发酵间、蒸馏间、沉淀间、包装间一应俱全,正厅内,“诚信天下 酩馏飘香”的书法作品和酒瓶包装上的“吕有金”字样十分醒目。

记者了解到,酩馏酒由土族群众用传统方法酿造而成,明末清初年间,在互助民间便有了古法酿酒的传统工艺,以青稞为原料,经过发酵、煮粮、蒸馏、冷却等一系列工序后酿制而成,这种土法酿造的酩馏酒,气味醇香,清爽甘润,酒香绵软,可口舒心,“开坛十里香”的美誉逐渐传开。

60岁的吕有金告诉记者,他与酩馏酒的故事由来已久,自记事起,便耳濡目染跟随家中长辈学习酿酒,祖传酿酒的秘方和手艺让吕有金早早掌握了一门营生的法子。

“班彦村还在山上时,我靠着酿酒,一年挣的比种庄稼的收入高很多,只是简单的自酿自销,每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吕有金回忆道。

2016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住在班彦村沙沟山六社的吕有金一家搬到了公路旁的班彦新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吕有金一门心思扑在了酩馏酒上。“新村信息畅通,交通便捷,我内心非常激动,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当时就萌生了发展酩馏酒产业的想法。”

2017年,吕有金将自家庭院改造为酩馏酒酿酒作坊,从事酩馏酒的买卖,作为村里第一个开酿酒作坊的人,他靠着自己的手艺吸引了众多顾客,酿造酩馏酒收入稳定。

“我以前当过木工,也做过各种买卖,自从正式成立酒坊开始做酩馏酒生意,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在大山里抬水酿酒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自来水管拉到了锅头,酿酒更加方便轻松了。”吕有金感叹道。

生活不断变化,吕有金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2019年,他顺利办下作坊的生产许可证,还正式注册了“吕有金酩馏酒”商标。

“不像以前住在山上卖散装酒,现在酒坊初成规模,渐渐走上了正轨,我为酩馏酒注册了商标,还设计了包装,如今我的酒能进超市,也能上网络平台,销路更广了。”吕有金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年的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

近年来,班彦村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不断擦亮班彦酩馏特色酒品牌,如今村里像吕有金一样的酿酒户就有10户,酩馏酒香氤氲班彦。

酩馏酒品牌越叫越响,吕有金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2023年,来自湖南长沙的顾客郭会会看中他的品牌,之后便与他签订区域代理协议,让吕有金的班彦酩馏酒销往山东、湖南等地。

“好酒不愁卖,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来到班彦村,来到我的酩馏酒作坊买酒,我心里十分高兴!”吕有金笑意盈盈地说。

生意好了,吕有金的生活也是越过越富裕,说到这些年生活上发生的变化,吕有金打趣道:“以前一年到头过一次年,自从搬了新家,有了新生活,现在天天有好菜有肉吃,和以前的苦日子根本没办法比,现在相当于天天在过年啊!”

五十镇党委副书记李玮介绍,班彦村通过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酩馏酒特色产业,2019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班彦新村村集体产业——班彦酩馏酒作坊,年产酒40吨,年销售额能达到180万元,现已带动10户村民就业,户均年增收1万元,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酩馏酒酿造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从贫穷落后的山村,到现在美丽富裕的班彦新村,凭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依托强农惠农政策,班彦村不断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村民生活条件逐年改善,村上积极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坛酩馏酒,不仅“飘香”了吕有金的幸福生活,更“飘香”了整个班彦村的乡村振兴之路。酩馏酒撬起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如今的班彦村,怀揣感恩之心,乘势而上,向着更加和谐幸福的未来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