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才能共赢

本报记者 谭 梅

青海三文鱼在国产三文鱼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已成为青海农牧业特色品牌之一,冷水鱼产业已成为青海的朝阳产业、精华产业。

作为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四区一带”布局里“沿黄冷水鱼绿色养殖发展带”重要建设内容,以及产业“四地”建设中“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输出产品,目前青海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鲑鳟鱼养殖基地,并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及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全国鲑鳟鱼养殖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青海,深居高原内陆,既不沿边也不靠海,且是高海拔地区,依托仅有的资源优势让冷水鱼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很是难得!

回顾青海三文鱼这十余年的发展之路,是不断积累经验和更上层楼的过程。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发力,推动产业不断阔步向前。

近年来,围绕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水生生物疫病防治、水质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水产养殖和渔政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渔业生产经营体系。编制并出台青海省首个关于“青海三文鱼”的加工标准——《青海三文鱼加工标准》,围绕活体捕捞、冰鲜产品加工、冷冻产品加工、冷链运输及加工车间卫生管理等产品加工环节,制定完善青海三文鱼企业技术管理规范,增强青海三文鱼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相关科研院所持续不断围绕青海省冷水鱼产业发展中“水、种、饵、病、产品溯源和鉴别、养殖模式”等关键技术,紧跟国家水产领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开展联合攻关,系统解决产业瓶颈,取得的成果为青海省冷水鱼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让青海鱼吃青海产饲料!”由青海自主研发的适宜于高原冷水养殖的饲料配方,饲料成本与国外进口饲料相比降低21%以上。

携手共进,聚强合力。2018年,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青海省三文鱼产业联盟,联合青海省内从事三文鱼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和机构组成统一的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开展技术、业务、人才、管理等全方位合作,有25家冷水鱼养殖企业加入产业联盟。联盟企业统一苗种供应、统一饲料采购和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基础设施提升、统一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统一品牌战略、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同时依据企业自身实际加快自控自检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品牌创建、加强数字营销规划,助力青海三文鱼产业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冷水鱼产业体系中的一系列有效对接,成功实现了技术的转化、研发和推广,形成了政、产、学、研、商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格局,使产业发展形成强大合力。

我们相信,通过行业整体建设,品牌、技术、管理、市场等综合布局,青海三文鱼产业将进一步实现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迈向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