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西

强化金融供给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本报海西讯 (记者 李庆玲) 5月21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西监管分局组织辖内5家银行机构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工业园开展金融产品服务宣介活动,针对园区科创类小微企业关心的贷款发放及优惠政策等,介绍特色产品和做法,其中工商银行海西支行“科创e贷”和中国银行海西支行“专精特新贷”等产品引起园区企业代表的询问关注,银行机构客户经理在活动结束后到企业进行了贷款调查和产品营销。

海西州光伏、光热、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位居全省前列,区域内新能源、盐湖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海西监管分局引导辖内银行机构立足功能定位,面向科创企业不断丰富产品服务,聚焦前沿领域强化资金供给,围绕龙头项目不断推动成果转化,有力助推科创类企业项目加快建设,为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金融保障。

海西州辖内银行机构结合科创类企业特点强化产品创新,推出“科创e贷”“专精特新贷”等对科创型企业贷款需求适配性高的产品,积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在利率定价上探索“前低后高”“协商定价”的远期共赢机制。截至目前,地区“科创e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余额达到1.5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余额1.2亿元,利率低至3.85%。加大重点关注行业贷款投放力度,利用政银税企多方信息提升新能源、信息技术、新兴制造等领域客户“首贷率”,科技型企业获贷率逐步提高。截至目前,海西州光伏、风能发电领域贷款余额达到134.07亿元,新能源车整车制造领域贷款余额达到2.8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同比猛增6.57亿元,余额达到6.68亿元。

此外,结合柴达木盆地特殊资源禀赋,加大“锂”“镁”“盐”资源开发项目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向“基于盐湖提锂的预处理膜过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放贷1.5亿元,向盐湖镁资源高值化制备、低钠盐制备等示范项目放贷超3000万元。同时,发放碳排放挂钩贷款1亿元,支持青海盐湖元品化工等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