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助推者

本报记者 芈 峤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谈起乡村振兴,离不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而纵观全国,不论各村集体产业发展如何“百花齐放”,必定离不开电力的助推。

正如国内能源专家所说,电力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充足的电力保障。

电网神经末梢的高效贯通,不仅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条件,还能高效链接外界各经济社会主体,平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为此,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支持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能源变革,构建现代农村能源体系,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基础,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的内在要求。

从全国农村用能现状回到青海。这里地处高原,全省土地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分散,用能、用电长久以来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特别在广阔草原,“满格”电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和保障。

借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在青海,一片片光伏面板,一座座转动风机为草原、戈壁深处的群众用能提供了更多可能。不仅如此,扶贫电站的建立,不仅成为地处偏僻村庄的别样风景,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又一重要产业。这一“阳光饭”让村民有活干更有钱赚。

当然,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高效的用能成为青海各地农村新风尚,煤改绿电的推进、清洁能源取暖的覆盖,不仅让农村环境更整洁,也降低了群众的用能成本。

除此之外,在数字技术的助推下,电网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让农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村民拿起手机,只要动动手指,电费、查询等服务一键完成。

无疑,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农村电网,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电力服务,是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共同富裕等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