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旅游潜力 加速释放

本报记者 张多钧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曾是青海省沙化土地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土地沙化、风沙肆虐、瀚海戈壁、盐碱荒地等代名词,已被绿进沙退,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取代。

转变的背后是乌兰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基础上,不断增加经济财富。

茶卡镇具有自然资源、农业、旅游等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优良的空气环境质量、优质的水环境质量、稳定的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生态产品,品质优越的茶卡羊等生态农业产品,独具特色的茶卡盐湖、莫河骆驼城、乡村民宿等生态旅游产品。

如何通过生态旅游将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所说的生态旅游,实际上是探讨一种能够平衡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的绿色发展模式。

茶卡镇给出的答案是抓住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机遇,遵循“大茶卡”发展理念,同步加强旅游体验项目引进,提升景区管理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格局,生态旅游收入稳定提高。

生态畜牧业是茶卡镇牧民的母体产业,这两年,茶卡镇依托畜牧业畜种优势,推进牧业+,将有机畜牧业与文旅产业、健康产业、互联网电商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建立了有机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发展饲料加工、包装等产业。同时鼓励牧民将有机畜产品开发和畜牧业休闲观光结合起来,打造综合性生态家庭牧场,将畜牧业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畜产品文化等资源,带动文化旅游消费。

谈及茶卡就不能不提盐湖资源,这是茶卡镇独特的资源禀赋,茶卡大青盐久负盛名,历史和时代赋予了茶卡盐湖深厚的文化底蕴,盐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延续和演变。这些年,茶卡镇总结盐文化历史,挖掘盐文化内涵,将盐文化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以“盐文化”为主题,将创意、娱乐和体验相结合,开展大青盐文化盐湖摄影艺术、盐创意娱乐、盐主题休闲等体验活动,将天赐的盐湖资源转化为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