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防灾减灾 第一责任人

秦 睿

消防部门进入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应急管理部门进入学校和养老院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国第16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青海各地纷纷响应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以各种活动形式营造出人人参与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以这种契机提升普通群众的防灾意识与避险技能。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与往年相比,更加突出个人在防灾减灾中的安全责任,更加重视提升基层自救互救能力。这样的主题正是在回应近年来安全事故中所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回想近年发生的安全事故,涉及面有经营商户,有学生,有厂房员工,有简易房房主……事故原因中,都存在相关人员对风险认知不足、缺乏应急逃生能力这样的遗憾。从国内外的事故统计分析数据来看,8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事实和数据都在警示我们,但凡当事人或受灾群众具备一点安全风险意识,或者懂一点应急防范措施,都有减少伤亡甚至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

灾难不会迁就我们的后知后觉,也不会绕过谁走开。意识到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强化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不能迟延,不能停留在口号。此次全国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有利于提醒我们更深刻认识防灾减灾的个人责任,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防灾减灾常识和能力。当然,安全应急功在平时,警钟需要长鸣,有备才能无患。我们要把活动成果继续运用好,让人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保持下去,将科普教育和技能提升工作形成稳定的常态化。防灾减灾知识、具有警示作用的案例和应急演练要经常性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尤其是“九小场所”等重点部位,让社会公众的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还要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参与应急管理的机制,让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从业人员、社会公众参与应急救援,切实提升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务工人员、工矿企业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会用消防栓吗?知道地震时如何躲避、逃离吗?家中有相应的工具准备吗?既然安全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自己多学习,同时帮助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守护安全,我们不仅要当好践行者,还需要当好监督者,争做公共安全的“吹哨人”。比如看到应急通道被占用,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

一人把关一人安,众人把关稳如山。解决人的安全意识、行为安全问题,势在必行。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安全管理的参与者、安全环境的营造者、安全文化的实践者,成为安全成果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