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彩礼回归情理

秦 睿

过去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尕别列村,彩礼可以高达30多万元,高额彩礼埋下的隐患引发了许多家庭矛盾。通过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现在村民结婚时,彩礼不超过10万元,文明新风吹遍撒拉之乡。

在农村地区,高额彩礼这一不良风俗,带来了盲目攀比、举债结婚、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也在感情和婚姻中种下祸根,让原本恩爱的情侣劳燕分飞,让本应和睦的家庭产生嫌隙,不仅衍生出因婚致贫现象,近年来甚至引发涉彩礼纠纷恶性案件,已经从“家事”上升成为社会问题。许多类似于“名为待字闺中,实为待价而沽”的诟病,反映着群众对高额彩礼的厌恶。还有调查显示高额彩礼是现在年轻人不想结婚的原因之一,可见高额彩礼对社会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让彩礼回归情理,是老百姓的心声。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点名“高额彩礼”问题,传递出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治理决心。在青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乡风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这种不良风俗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部分地区隐患犹存。高额彩礼不仅物化婚姻,也异化风俗,失去了彩礼的本意。彩礼作为中华传统习俗中的一项婚姻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是代表男方家庭的诚意和尊重,不能让高额彩礼乱象暗淡了传统习俗中所追求的温良、恩爱等伦理美德。

彩礼背后交织着经济、社会等复杂因素,治理方式不能“一刀切”。民政、妇联、司法、宣传等相关部门在积极开展合作,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也在充分发挥作用,以遵守法律、因地制宜的教育、规劝、批评、奖惩方式推动婚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倡导婚事新办,遏制天价彩礼,遏制大操大办,明确规定结婚彩礼、嫁妆数额、宴席规模、亲友随礼标准,杜绝或减少名目繁多的红包礼金。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深挖青海不同地区依然存在高额彩礼的深层次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性别比例问题,就可以开展线上相亲活动,比如观念问题,就可以多进行正确引导、榜样引领的工作,靶向治疗,还人情以温情、还民风以淳朴、还乡风以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