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护站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春访祁连山”系列报道②

登山巡护。本报记者 张多钧 摄
红外相机拍摄的雪豹。
红外相机镜头前卖萌的兔狲。
红外相机拍摄的猞猁。图片除署名外由杨宏图提供

本报记者 张多钧 公保安加

才贡加 董志勇

“今天,积雪有点厚,我们去二指哈拉山巡护,大家一定要注意脚下,保护好自身安全。此外,眼睛放亮一点,如果发现受伤野生动物及时救助。”出发前,杨宏图叮嘱生态护林员,巡护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

3月5日,一场大雪染白了草原,祁连山国家公园央隆管护站内,站长杨宏图带着生态护林员清扫着院子里的积雪,清扫完没多久,雪花又不断飘落,春风吹拂在脸上,只感阵阵刺痛。直到下午雪才停,太阳也出来了,才感觉到丝丝暖意,望着远处的雪原,晃得眼睛睁不开。

“这是冬春季节的常态,但工作仍要继续。特别是在大雪天气中,野生动物很容易受伤,如果我们不及时救助,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杨宏图说。

央隆乡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最远的乡,距县城209公里,地处祁连县西部,东与野牛沟乡相邻,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为界,西北均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央隆管护站就设在乡政府所在地的拖勒村。

“央隆管护站的前身是2016年成立的托勒护林站,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2019年更名为央隆管护站。全站有生态护林员38名,每次外出巡护五人一组。”杨宏图边走边说,脚下的积雪不断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巡护的队伍中有一名特殊的生态护林员——杨宏图的妻子苟春花,巡护路上,爬山蹚河,苟春花一点也不觉得这样的工作枯燥,反而认为这充满了挑战与未知。苟春花也从最初的偶有怨言,变得义无反顾地支持丈夫的工作。

对于杨宏图来说,自从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工作后,一年很长时间都在野外,离得近的话,周末抽空还能回趟家,要是离得远一两个月回不了家也是常事。

“2020年起在央隆管护站待了两年,2022年调到沙龙滩管护站待了四个月,之后又到野牛沟管护站待了九个月,2023年5月又回到央隆管护站,这些年在野外跑,早就已经习惯了。”杨宏图说。

央隆管护站负责管护的区域有央隆乡夏尔格村、托勒村、央隆社区,区域面积近4.8万公顷,辖区内雪山、草原、河流相间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

当天巡护中,生态护林员走进牧户家中,宣传草原防火知识,“放牧时烟头别乱丢,炉灰和炕灰一定要处理好,千万不能大意,一旦发生火灾,要按照联系卡上的联系方式及时联系我们。”临走前,生态护林员贴心地将联系卡贴在牧户的房子里。

央隆乡气候干燥少雨,森林草原防火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尤其是春节期间。杨宏图说,每年的9月15日至来年的6月15日是防火期,这段时间也是工作任务最重的时候,时刻都要确保站上有人值守,站上的正式职工只有杨宏图和一名专职人员,因此,这段时间基本上很难回家。

今年春节期间,杨宏图一直坚守在管护站,妻子也在身边陪伴,杨宏图打趣地说:“对于我来说,管护站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些年,杨宏图的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另一个儿子在广州市打工,妻子索性就不在县城待了,杨宏图去哪里,苟春花就去哪里,家就在哪里。

“她一个人待在县城无聊,来站上每天为我们做饭,外出巡护的时候也能跟着去转一转,让她对我的工作有个了解,省得以后再抱怨不回家。”杨宏图笑着说。

“以前了解的少,跟着爱人来了管护站,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认识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看着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所有的坚守都值得。”苟春花说,外出巡护的路上,看到动物后杨宏图会详细介绍动物的名称及生活习性,让她也认识了很多野生动物。

对于管护站来说,除了每天的日常巡护,监测记录野生动物,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托勒河畔的湿地里,黑颈鹤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雪豹的重点栖息地在哪里?红外相机安装在何地?数据多长时间回收……这些工作都需要关注和记录。

这些年,杨宏图最直观的感受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草原越来越美了,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越来越多了,“2020年,我们这里首次发现了黑鹳,藏原羚以前也从未出现过,这些年也出现了,而且数量还很多。”杨宏图说。

去年开始,300多只的岩羊群进入了一名生态护林员的草场,一直不曾离开,还和家畜争草,生态护林员没办法向管护站反映,让杨宏图管一管这群岩羊,杨宏图开玩笑地对护林员说,“岩羊群在你家草场上,就是你家的‘羊’,我们‘外人’不好插手。”

杨宏图说,这样的事情有很多,虽然野生动物多了会和家畜争草,但我们乐于看到这样的场景,乐于让祁连山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