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两会特刊·连线北京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北郊社区的暖心事

本报记者 马振东 陈贇业

“谢谢社区的帮助和鼓励,我会继续做一个好儿媳、好妈妈,全力照顾好家里人。”

“都是一家人,家里再有什么难处就跟我们说,大家帮忙一起解决。”

3月7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北郊社区“好婆婆、好媳妇”颁奖典礼上,“好媳妇”获奖者冶发土麦手捧荣誉证书,向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彩勤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这份感激,源于北郊社区居民委员会对冶发土麦一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时间回溯到2023年,北郊社区工作人员到冶发土麦家入户走访,发现冶发土麦的丈夫马小军躺在床上满脸愁容、唉声叹气。交谈中工作人员了解到,马小军之前患病在医院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但近一段时间,病情复发、恶化,这让原本就生活拮据的一家人手足无措。得知这一情况后,董彩勤和社区民政专干戚小飞第一时间赶去看望马小军。

“家里为了给马小军治病已经花了不少钱,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他的思想包袱很重,不愿意去医院,多亏了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劝说,他才答应接受治疗。”冶发土麦说。

为了帮助冶发土麦一家人走出困境,董彩勤和同事四处联络,争取各项扶持政策。

2023年10月11日,马小军获得12773元的临时救助,缓解了一家人的经济负担;2023年11月7日,格尔木市妇女联合会对他们的女儿马倩芳给予帮扶,减轻了夫妻俩的后顾之忧;2024年2月1日,社区联合市民政局看望慰问马小军,将党和政府的关心传达给冶发土麦一家……

如今,冶发土麦逢人就说:“感谢社区,给了我家最大的支持,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北郊社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动人故事还有很多。

2023年,北郊社区网格员入户走访登记时,发现有一户人家的门总是紧锁着,通过向邻里打听,了解到这户人家的藏族大学生杜飞在母亲去世后,无依无靠,独自在外求学。董彩勤和同事放心不下杜飞,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杜飞,为他跑前跑后,申请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还申请到市慈善协会困难大学生救助资金5000元,为杜飞的求学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

杜飞多次通过电话和微信,向董彩勤和戚小飞表示感谢:“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我一定会好好完成学业,早点回家用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

“春节回格尔木吗?”“天气冷,注意保暖。”“遇到问题或困难就给我说,社区会帮忙解决。”翻开董彩勤她的聊天记录,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杜飞的关爱。

“社区里生活着汉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的群众,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大家互相尊重、互帮互助,像一家人一样。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好各族群众,让大家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董彩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