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两会特刊·党报联动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王有德:追梦半世纪织绿锁黄沙

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3月,新一年的植树季将至。

宁夏银川灵武市国家级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马鞍山观景台上,治沙英雄、人民楷模王有德驻足远望。向西,河东机场飞机起飞降落,成为城市繁华最生动的注脚;向东,一陇金黄色的沙漠静静安睡,一如数千年来的亘古不变。脚下曾是沙海的山丘,松柏苍翠,各种枯黄植物中,已有点点青绿萌动。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三代白芨滩人半个世纪的努力拼搏,造就了如今的白芨滩:累计治沙造林68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使毛乌素沙漠从银川平原灌区边缘后退了20多公里,有效遏制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保护了黄河的生态安全。

2016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宁视察,都会提到白芨滩、提到王有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这大半辈子感受:理,就是这么个理!”王有德感慨。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个娃娃容易,在沙漠里种棵树难!

20世纪80年代,王有德成为白芨滩防沙林场场长,面对滚滚黄沙,下定决心:“再难,我们也要上!”

大力推进改革,让林场从单纯的栽树到发展经果林、成立绿化公司,让职工从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的转变……

在治沙英雄王有德的带领下,种树,成为大家的生活;治沙,成为大家的信仰。

查丽琴,父母都是白芨滩防沙林场职工,是一位典型的“林二代”。她的记忆中的童年,是玩耍在拉树苗的拖拉机旁,也是凌晨4、5点,王有德带着数百林场职工戴着头巾、拖着铁锹,一排排在毛乌素沙漠边,一锹锹挖树坑的时光。

“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已经成为一种基因,流淌在新一代人治沙人的血脉里。如今,查丽琴承包种植经果林,取得了不错收益。

追风逐绿中,王有德已年逾古稀。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退休后,王有德发起成立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协调马鞍山附近方圆1万多亩荒地无偿提供给基金会,开展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公益事业。

无数人被王有德“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精神折服。

党员干部来了。每年春秋两季,区市县三级党员干部都会上山,义务植树造林,把这里变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企业职工来了。企业家们踊跃认领,组织员工前来锻炼劳动,把这里成为磨意志、强筋骨的教育基地。

开路引水、削高填低、清石换土……众人拾柴火焰高,十年的春夏流转,让马鞍山生态园完成了沙漠绿化和经济林种植面积8000多亩,植树130多万株。生态防护林、采摘园、公益林、经果林、植物园、景观林……

2019年,王有德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与张富清、袁隆平、屠呦呦等人一起站上领奖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予的奖章。

这是王有德个人的荣耀,更是前后两代人在生生不息的奋斗里,在昂扬奋发的进取中,确定的意义、体现的价值、定义的精彩。

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干给一代看。今年,王有德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小学生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上:“我们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孩子们能住在这里,感受沙漠变绿洲的奇迹,真正动手种树播绿,明白绿水青山的来之不易。”

基地里,王有德讲述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宁夏的实践故事,如同一扇窗,映射出美丽宁夏建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