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出和谐“解”开纷争 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全科门诊”平台

——“枫桥经验青海新实践”系列综述之四

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魏 爽

变“多中心”为“一中心”,10多个部门联合入驻,“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群众“一扇门进出”,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2023年以来,全省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探索,按照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基层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建成“五中心合一”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中央处理器”并实体化运行,矛盾纠纷化解基层基础网底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

紧扣平安主题

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

让群众“进一扇大门、消所有怨气”,得益于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集服务指引、多元解纷、联动办理、案件流转、跟踪督办、回执反馈等功能为一体的建设思路。

“要紧紧围绕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加快整合基层资源力量,搭建多元解纷实体平台,形成一个能办事、办成事的‘中央处理器’,更好地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维护稳定、服务群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2023年7月10日至11日,深化平安青海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强调。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坚实保障。省委始终把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并多次召开会议围绕搭建多元解纷实体平台相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稳步有序推进“五大中心”有效整合、全面融合,省委政法委专门组织全省市、县两级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先后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宁市城东区,对试点先行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点对点现场观摩、面对面“解剖麻雀”。

在调研观摩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五大中心”整合工作推进会,制定印发《关于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指导意见(试行)》,着力构建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格局,推动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建立了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联席机制领导小组,成员涉及各类矛盾纠纷主管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形势、安排部署重点任务、会商会办疑难复杂案件,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合力。

强化行动落实

在推进整合上下功夫

“谢谢你们,没想到这么快就将大家伙儿的烦心事解决了。”近期,西宁市城东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收到60余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均为西宁市某物业公司起诉多位业主拖欠物业服务费纠纷,案件分到城东区人民法院调解员手中后,调解员将群众急难愁盼放在首位,积极在当事人间架起沟通桥梁,促进双方协商解决问题,在短短1个月内,60余起纠纷系列案件全部当场结清,极大节省了当事人的司法成本,切实为当事人减轻诉累,高效便民的诉前调解获得了当事双方一致肯定。

全省各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整合各类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职能和资源,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各地区和省直有关单位坚持条块结合、协同攻坚、系统推进对市、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为资源力量的高效整合奠定坚实工作基础。

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成立是整合基层综治力量,通过“中央处理器”共同研究处置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和重大事项。全省各地区立足工作实际和服务需求,探索建立多项工作机制、总结形成多个工作方法、推进创新多种工作方式,在纠纷化解、为民服务等方面形成多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截至目前,青海已设立8个市州级、45个县级、402个乡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三级建设全覆盖。各级中心建立运行以来,累计提供各类法律咨询6128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835件,调解矛盾纠纷5236件,提供诉讼服务992人次,接待信访317件,逐步实现了从基础“物理整合”到深度“化学反应”的转变,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凝聚各方力量

在中心建设上下功夫

走进海晏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宽敞明亮,内设“一厅三区九岗九室”,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的方式组建运行,抽调3家常驻单位、10家轮驻单位和12家随驻单位进行入驻,全力打造了为群众提供全链条、全闭环的社会治理多元化服务体系。在这里,中心的工作人员组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海北州劳动监察大队、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刚刚成功调解了一起拖欠劳务报酬长达一年的劳务纠纷。

德令哈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新增,优化设立综合受理、信访接待、诉讼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服务、法律咨询、轮值轮驻八个岗位,明确政法、法院、司法、信访等各部门职责,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进驻办公,为来访群众和案(事)件当事人提供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业务、诉前委托调解、人民调解、领导接访、各部门协调联动调解等服务,并对服务事项全程跟踪问效,为群众提供“一个门进出、一揽子调处、一站式服务”,确保“事有人管、事有交办、事有答复、事能解决”,进一步减轻群众诉累、节约司法资源,打通依法、高效、便捷化解矛盾纠纷的“绿色通道”。

要让基层社会治理“一站式”服务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要强有力的工作机制作为推动服务落地见效的保障。全省各级中心在工作方案、联席会议、纠纷排查、案件受理、工作流程、工作衔接、情况报告、岗位管理、服务运行等方面建机制、明制度,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方面亮承诺,把“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马上办、一次办、限时办”落到实处。

深入推进“五大中心”整合,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到让群众有个地方能纾情、能解难,能办事、办成事,真正把“枫桥经验”的青海实践做深做实做细。当下,青海各地各部门正不断凝聚合力,让矛盾调解工作“独奏”变“合唱”,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水平,更好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平安青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