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青海抗震救灾七日纪实

本报记者 咸文静

“安置工作加紧推进,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第6天,看到青海省地震灾区安置点搭建起蓝色帐篷,生活物资陆续发放,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写下这样的文字。

12月18日23时59分,一场震级为6.2级、震源深度为10公里的地震突袭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震中距青海省省界最近距离5公里。地震影响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46个乡镇419个行政村。受灾严重的民和县官亭镇、中川乡,循化县道帏藏族乡等地,更是牵动无数国人的心。

7日来,救援安置工作不断推进:集中安置点建起来了,救援物资送进来了,临时安置房盖起来了,中小学的学生复课了……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初心,也是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指南。

12月24日下午召开的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会议暨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受灾群众的安置放在首位!

理念:人民至上!

——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千头万绪的工作从“安民”开始破题。抢救生命、安置过渡,从中南海到救灾一线,强有力的指挥,既调度全局,又细致入微。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搜救被困人员并救治伤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于19日早率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赴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检查指导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要求上来!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第一时间提出工作要求,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立即前往省应急指挥部视频调度部署,并连夜赶赴救灾一线,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地震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印发《关于开展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从震情研判、人员搜救、隐患排查、受灾群众救助等方面迅速开展工作。省直各相关部门立即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12月19日,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召开,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抢抓黄金救援期,进一步增派力量,聚焦关键点位,一刻不停搜救被困和失联人员,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12月19日晚,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第二次会议召开,强调当务之急仍是全力搜救失联人员,要加强搜救点位现场管控,进一步优化搜救力量,尽快找到失联人员。解决好群众生活保障问题是重中之重,要加强物资、资金、人员等力量的统筹,科学有效做好相关工作。

12月19日,陈刚、吴晓军在民和县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时强调,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抢救被困和失联人员。

12月20日晚,受省委书记陈刚委托,吴晓军在民和县中川乡人民政府召开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第三次会议,对搜救失联人员、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群众安置、基础设施排查抢修、核查灾情、维护安全稳定、宣传引导、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12月21日下午,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第四次会议指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是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每一项决策、每一件具体工作中都首先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受灾群众过冬保障工作。

12月22日,陈刚、吴晓军在海东市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时强调,要加强资源统筹调度,精心组织发放救灾物资,查缺补漏做好群众的用水用电、安全取暖、看病就医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12月23日晚,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第五次会议召开,指出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12月24日下午,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会议暨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要求上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受灾群众的安置放在首位,抓好复学复课、过渡安置房建设、关心关爱因灾受伤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残人员等各项工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震区大地上,在干部群众的言行中,刻下了从理念到行动的清晰轨迹。

救援:争分夺秒!

——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及时组织防灾避险,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可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12月19日,0时25分:支队前突力量1车4人前往地震灾害现场;

12月19日,0时35分:支队全勤指挥队、地震灾害重型救援队、搜救犬分队共11车60人6犬前往地震灾害现场;

12月19日,2时20分:民和大队第一出动力量2车10人到达中川乡草滩村搜索;

12月19日,2时41分:支队前突力量和民和大队第二出动力量到达中川乡金田村地震灾害现场;

……

走进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前方指挥部,目光立即被帐篷右侧的一块白板所吸引,上面记录的是这支队伍第一时间投身救援一线的时间表。一个个急促的时间刻度背后,是一个个迎风而立的橙色身影。

不仅仅是“消防橙”。

“橄榄绿”“藏青蓝”“天使白”“志愿红”……一支支救援队伍有着同一个目的地——青海海东。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军警部队、应急、消防、交通、住建、水利、自然资源、电力、通信、卫生、教育等省直各相关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各方救援力量火速集结,各类抢险救援设备及时到位,分秒必争、全力以赴,为受灾群众不断注入股股暖流。

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向甘肃、青海2省划拨1亿元,用于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青海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0.5亿元,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下拨800万元工会救灾慰问资金,用于慰问伤亡职工群众、受灾职工群众和救灾人员。

无锡与海东是东西部协作城市。

12月19日,一篇名为《海东兄弟,无锡来了!》的文章,出现在无数青海人的朋友圈里。

“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无锡蓝天救援队海东分部50名救助人员奔赴灾区现场开展救援工作。”无锡市滨湖区对口帮扶海东市民和县联络组成员范雍说。了解到目前受灾地区气温较低,对过冬物资和生活物资需求比较大,无锡先行拨付救灾慰问金的同时迅速调拨救灾物资,各结对县区也正采取积极措施,筹措物资参与救灾。

一批批紧急救援物资和捐款送往同一个目的地——青海海东!

——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青海玉树指挥部号召69名援青干部人才向海东市捐款2.79万元,北京市民政局动员北京莲心慈善基金会及有关社会组织参与救援并提供援助。

——天津市对口援青黄南前方指挥部动员全体援青干部人才捐助资金2.94万元,表示全力支持青海抗震救灾,按照海东所需提供最大帮助。

——上海市积极协调“组团式”帮扶青海省中医院医疗人员,第一时间深入抗震救援一线进行医疗援助。

——江苏省组织在海东市挂职干部及海东医疗援青力量全员参加灾后救援工作,号召全体援青干部人才捐款3.9万元,联系蓝天救援队海东分部,组织50人奔赴灾区现场开展救援。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了解青海受灾情况,转达关心问候。动员全体援青干部人才为灾区募捐,联系浙江公羊救援队地震救援特勤队积极参与救援。

——山东省对口支援青海干部管理组号召全体援青干部人才募捐2.68万元,组织15人的医疗分队前往海东市义务诊疗,协调山东未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捐赠400套电暖器。

——辽宁省委省政府捐赠的价值近400万元的救灾物资,经过32个小时近2000公里的长途奔袭,于12月22日顺利抵达京藏高速马场垣服务区。

抢救生命,同时间赛跑。

“地震发生后,医院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骨科、脑外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等16个救治组迅速到位,全院524名医护人员到岗。”回忆起地震发生后的情况,民和县人民医院院长李万峰的脑海中立马出现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医院—官亭镇—医院。“一到医院,我们一组人员直奔震区,开展现场救治、转运,其他院领导安排医院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

连日奋战让李万峰的脸上写满疲惫,但令他高兴的是,医院共救治的119名伤员中已有50人出院,还在治疗的69名轻症伤员,身体状况都有所好转。

安置:保障生活!

——全力做好灾区群众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给予重点关注和特殊照顾,不断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让受灾群众有棉衣穿、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安全温暖临时住所

地震发生区域海拔高、气温低。连日来遭遇寒潮,室外气温低至零下。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红十字会先后启动地震灾害Ⅲ级、Ⅱ级应急响应,全力以赴开展救灾工作,并派出中国红十字(青海)赈济救援队及供餐车等赶赴灾区一线开展救援并提供用餐服务。首批向海东市红十字会拨付救灾资金10万元,调拨棉帐篷200顶,棉被、棉褥、棉大衣、折叠床各600件,家庭赈济箱550件。

为应对寒冷天气对抗震救灾的叠加影响,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一时间联系国家管网、各城燃企业摸排管网和场站运行情况,督促相关企业重点加强对民和、化隆、循化等地管网及储气设施运行的监测预警,强化供气保障能力。摸排省内在产煤矿的生产情况,协调有关企业做好灾区煤炭供应保障。同时,紧急协调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远雄贸易有限公司、青海昆源矿业有限公司,共捐赠400吨煤炭用于支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官亭镇、甘沟乡、杏儿藏族乡、前河乡等5个乡镇受灾群众的取暖。

截至12月23日,省应急厅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组织560余人、260余台机械设备前往民和县中川乡、官亭镇、甘沟乡开展应急救援。按照“急用、管用、能用”的原则及时调派9支社会救援队伍100余人赶赴灾害现场开展人员搜救、现场照明、灾害监测和空中巡查等工作。统筹协调电力、通信、矿山、道路交通等各行业部门投入专业救援力量近2000人,并向甘肃省调派国家矿山救援队36人、装备85台套,增派1架救援直升机参与救援。

省应急厅协调中央、省、市、县向灾区调运救灾物资46250件套。会同省财政厅将中央和省级1亿元救灾资金全部拨付至海东市,全力支持搜救转移安置受灾人员、排危除险、次生灾害防范、隐患排查整治、倒损民房修复等抗震救灾工作。辽宁、内蒙古、四川、黑龙江、广东、北京、陕西等省市区及相关企业通过省应急厅向灾区捐款1500万元,捐赠食品、大衣、棉被、燃煤等各类救灾物资60000余件(吨),并快速有序将各类救灾物资发放受灾人员手中,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中川乡草滩村集中安置点,只见群众正在排队、有序领取水饺。

“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所以我们在做好日常保障受灾群众的热食之外,今天专门为大家准备了白菜牛肉馅的饺子。”武警青海总队海东支队司务长黄文江说。

“帐篷里有炉子很暖和。每天一日三餐也是换着花样提供。今天吃了饺子,心里很感动。”草滩村村民张十月花告诉记者,今天早上右腿膝盖有些疼痛,巡诊的医生不仅帮她做了检查,还给她发了药。

据了解,海东市在民和县、化隆县、循化县设立141个临时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18259人。

还有两组数据同样振奋人心:

截至12月25日,海东市三县中小学已全面复学复课,其中线下复课中小学355所,涉及学生11.86万名;线上复课中小学16所,涉及学生0.77万名。

截至12月24日18时,中国中铁援建青海省民和县地震灾区的700套临时安置房已全部完工,从当日起开始陆续向灾区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付。

这是在抗震救灾中的一次双向奔赴:看到消防救援队在寒风中靠在墙角休整,刚刚退休的老党员何占义让他们来自己家烤烤火。

这是在抗震救灾中的一次奋不顾身:作为公司党员突击队的一分子,中国移动青海公司海东分公司民和党支部支部委员、民和移动副总经理韩文良哪怕是凌晨2时忙完后赶回公司,6时也会出现在安置点上。

从生死营救到转移安置,从排查隐患到抢救伤员,无数共产党员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有他们在的地方,人民群众就有了“主心骨”;有他们在的地方,救援工作就有了“领头人”。

剧作家易卜生说: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

救援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

12月24日下午召开的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会议暨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建立防止返贫致贫人员台账,逐一进行研究,确保无遗漏全覆盖,坚决防止因灾返贫、因灾致贫。

穿越灾难,跨越新生。

就像中川乡峡口小学的老师祁欣菲所期待的那样:我们一定会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