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背法庭” 继续行走在田野大地上

戴美玲

骑着马,背着干粮,跋山涉水,法官们来到草原牧区、田间地头,将一个个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这就是富有青海高原牧区特色的“马背法庭”。

青海地处高原,山大沟深,地域辽阔,特别是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所属乡镇大多地处偏远,人口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基层群众在解决纠纷、开展案件诉讼时极为困难,驱车百公里、往返几小时是常有的事。

地处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县人民法院建院初期就成立了“马背法庭”,法官骑马下乡入村,把法庭“搬”到牧民的帐篷前,及时受理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赡养、抚养、婚姻、财产纠纷等案件,方便群众诉讼。“只要有群众的地方,法律就不会缺席。”在青海,“马背法庭”就地立案、就地审理,以锲而不舍的坚持,成为草原上的一道风景线。

牧区的“马背法庭”,为牧区群众答疑解惑,及时化解矛盾,就地进行法治宣传,成为构建更高效的司法便民体系的重要载体,成为让各族群众感受法律公平正义及方便便捷的纽带桥梁。面对新时代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我省聚焦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司法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不断予以“马背法庭”新形式新内涵,比如为牧区法院配置集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治宣传、执行指挥为一体的巡回审判车,目前青海六个民族自治州都有了巡回审判车。新时代的“马背法庭”把承诺和坚守继续镌刻在三江源头。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马背法庭”的诞生变迁映照的是把公平正义植根在江源每一寸土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为民实践。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推进公正司法也提出了新要求。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把满足人民的新需求作为新时代司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过去的法官是骑着马去办案,现在的法官则是开着车去办案,虽然交通工具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马背法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没有改变。迈上新的征程,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要继续发扬“马背法庭”的为民精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司法工作的追求。牢记宗旨意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不断提高司法为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群众观点,聚焦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主动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巡回审判、诉源治理新模式,通过一系列司法便民利民惠民举措,创新、丰富“马背法庭”内涵,打造“候鸟式法庭”“拉面巡回法庭”等适合青海实际的巡回法庭,保障偏远地区群众的诉讼权利,努力打通诉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