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协之智之力 助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

——省政协围绕“大力培育国家公园文化 助力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言资政

黄河女儿湾本报记者 祁国彪 摄

本报记者 张晓英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大力培育国家公园文化,有利于推动青海国家公园建设提质增效。

8月29日,省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邀请相关领域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和草原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有关负责同志在西宁主会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祁连县有关负责同志和政协委员在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共同围绕“大力培育国家公园文化,助力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深入调研摸实情

文化建设是推动国家公园建设提挡升级,扩大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最有力举措之一。如何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发挥国家公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也是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关注的重大课题。

为准备好此次协商会议,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会议主题扎实开展调研。

理论强则方向明。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国家公园文化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赴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走访沟通,确定调研方向。组织召开调研行前介绍会,听取省文化和旅游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部门情况介绍,明确工作方案,为协商活动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为使调研目标更明确,靶向更精准,省政协文史委坚持把调研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将中央、省委、省政协党组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要求落到实处,认真梳理出11条调研提纲。调研组先后到海北州、玉树州、果洛州,深入了解祁连山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培育国家公园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存在问题,征求相关建议。通过省内调研与省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调研组还到湖北、福建两省学习兄弟省份在培育国家公园文化方面的经验做法,为我省培育国家公园文化提供借鉴。

一路走、一路看,调研组的成员深刻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决心,看到了省委省政府在落实“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目标任务上的担当作为。大家认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决扛起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坚决履行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高标准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在培育国家公园文化上,注重用好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青海国家公园建设行稳致远。

聚焦主题出实招

“随着国家公园实践的推进,我们对国家公园的社会科学研究也必须跟进,这是国家公园文化形成的根基。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国家公园已经不是对自然的简单保护,而是从原生自然中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这是人们通过自然实现精神丰富的追求,是向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在省政协常委、民革青海省委专职副主委曹海玲看来,既要有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和科普,也要有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她建议,通过社科基金和国家公园基金,鼓励并资助关于国家公园的论文、著作、画册、影片等的出版发行;要加大对保护和发展、国家公园共享理念问题的研究,鼓励和资助专业人员加大对国家公园核心问题的思想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破解发展难题。

民建省委专职副主委李国翠在调研中注意到,我省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在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为此,她建议,在我省国家公园建设中,要充分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共同发展,不断提升生态旅游的价值;要重视跨部门跨学科协作力度,合力保护民族文化;要调动参与积极性,强化民族文化保护意识;要培育专业人才,提升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能力。

“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的面积、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就其所赋予的文化建设内容之多、转换手段之特殊也独一无二。”省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小梅认为,要认知先行,构建适宜保护与开发的新理念,把“非遗”场馆作为凝聚当地文化自信的窗口,探索社区居民参与特色文化转化的渠道;探索多样的、符合主流价值的传承方式,借助国家主流媒体或抖音、小视频、小红书等媒介,让生态管护员转变成为“传播三江之美”的宣传员、解说员;借助对口资金加强对非遗保护场馆、特色村寨及传统村落的运维开发,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开发联盟,筹建一批旅游驿站、特色节庆活动,让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惠及更多老百姓。

结合调研情况,民盟省委专职副主委张兴民发言时表示,优先解决“文化”间界限不明晰、“文化”的培育方向设定不明晰、“文化”培育过程人地衔接不明晰三个不明晰的问题,稳固国家公园文化培育要素。他建议,优先推动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和青海地域文化发展,夯实国家公园文化培育根基;优先推动青海层面的生态文化研究,深耕国家公园文化培育内涵;优先推动国家公园原住民的深度参与,驱动国家公园文化内生动力。

线上线下聚共识

海北州背靠祁连山,南拥青海湖,生态地位极其重要,重要的生态地位孕育出了具有海北特色的生态文化。海北州以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为依托,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着力推动“生态文化高地”建设。

“相关部门应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定时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互动。在海北丰富的生态资源基础上,融合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政教育,有效促进‘研学+旅游’双向发展。加大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与社会组织、企业等进行合作。”海北分会场,海北州政协副主席包正清根据海北实际建议。

在海西分会场,州政协副主席张永庆通过视频连线说,“海西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祁连山、青海湖国家公园(正在申报)等众多公园之间,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母文化之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西部多民族民间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推进昆仑文化建设,是增强国家公园文化软实力、影响力、辐射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整合我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他建议,高度重视昆仑文化的价值并充分挖掘内涵,搞好融合。加强昆仑文化的学术研究,狠抓昆仑文化品牌建设,制定昆仑文化品牌发展规划,形成长效管理与运营。

通过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试验区和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区建设,如何更好助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文化品牌?培育祁连山国家公园文化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如何充分发挥文艺力量,赋予国家公园更多文化内涵?

……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互动交流环节,与会的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委员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回应。经过深入协商讨论,与会人员形成一致的共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既要重视物质层面的工作,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国家公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按照省委有关高站位、高标准、高起点、高品质新要求,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新的文化载体,使国家公园建设内涵更加丰富、社会功能更加强大、生态综合效应更加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