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综合医改突出“七个聚焦”全力打造高品质健康生活

聚焦转作风强素质

在增强医改工作使命感责任感上展现新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奋斗目标,对新时代医改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西宁市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时的讲话要求,立足西宁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统筹好内生动力和外部条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协作配合,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将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作为制定实施各项公共政策的重要考量,突出健康优先发展制度体系建设,统筹调配全社会卫生健康资源,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从疾病防治拓展到影响健康的各个领域,以最大限度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聚焦优布局强基础

在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上迈出新步伐

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优化扩容,统筹发挥好市、县区各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作用,构建更加高效有序的诊疗新格局。一是在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上做文章。依托省级医院重点专科引领,加快建设区域医疗服务“六大中心”,实施市第一人民医院区域眼科医学中心、肿瘤诊疗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区域重症监护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区域骨科诊疗中心和市口腔医院区域口腔诊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医疗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在推动医联体均衡发展上谋突破。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医联体,持续强化市级医联体建设,创新第一医疗集团“一体两翼”新模式,推动医联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布局主城区区级医联体建设,加强网格化管理,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健康服务。三是在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上出实招。深入实施“千县工程”建设,建强县区级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力争湟源县人民医院、湟中区第二人民医院达到国家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开展主城区二级医院提标扩容行动,提升县区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实现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70%以上。四是在密切东西部医疗协作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宁宁协作”平台优势,利用南京名医专家等资源,拓宽人才引进和培训“双通道”建设,加强新生儿重症医学、心血管介入等专科建设帮扶协作,不断提高市县公立医院诊疗水平。持续做好高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援助、儿童颅颌面畸形援助及南京-西宁东西部协作公益医疗高原行等项目,不断深化资源互惠、人员互动、技术互助、观念互通。五是在落实基层首诊制度上见实效。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快实施各县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档升级;着力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探索建立医务人员首诊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诊到基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达到50%以上。

聚焦抓管理强服务

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上彰显新担当

做实做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工作,加快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满意度为核心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医疗服务模式,保持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管理精细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强化运营风险防控,加强债务风险管理,推动公立医院核心业务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力争管理费用率控制在10%以内,医疗次均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二是推进服务优质化。强化项目为王导向,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救创伤诊疗中心暨老年病诊疗康复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市第一人民医院“3355”攻坚工程,加强重症、肿瘤、麻醉、病理等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市第二人民医院“两大中心”提质工程,强化高原消化病诊疗和高原创伤研究中心提质升级。加强临床医学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以项目促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三是推进医疗智慧化。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推广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线上查询、药物配送等服务,力争80%的三级和二级医院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应用水平级别分别达到5级和4级。改善就诊环境,优化设施布局,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四是推进绩效规范化。持续推进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双年薪”,动态调整薪酬水平,稳步提高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50%以上。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自主权,落实岗位动态管理、职称评价改革、人员交流等政策,进一步调动人才队伍积极性。

聚焦促联动强协同

在深化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上闯出新路子

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增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药服务。一是拓展多元化支付方式。持续推进DRG付费改革三年行动,有序扩大DRG付费医疗机构范围。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门诊APG付费改革,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医保总额付费政策,落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引导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水平。二是拓宽多层次保障措施。进一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增加覆盖范围、扩大结算领域、简化备案流程,不断提高住院和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率。规范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夏都惠民保”,重点覆盖基本医保不予支付的费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医用耗材的采购、使用和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激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中选药品,不断提高医、保、患三者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聚焦重需求强基层

在提升群众就医新体验上展现新形象

以基层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加快县域优质医疗提质升级,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一是做实服务载体。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扩大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供给。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85%以上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逐步推进社区医院发展,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首诊能力。二是做强人才队伍。切实增加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供给,创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有条件的县区可通过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等方式,提高乡村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三是做优延伸服务。在巩固“3+1+N”全科团队服务和家庭健康承包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机制,优化签约服务内涵,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提高签约服务质量,让广大基层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对深化医改的获得感。

聚焦补短板强动能

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新体系上形成新突破

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着力构建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疾控预警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提升重大疾病和突发疫情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健全公卫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协调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关口前移”,织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格,增强疾控预防能力。三是健全医防协同体系。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有针对性地向基层下沉资源力量指导做好网格化管理,确保转诊机制运行有效。持续完善三级综合医院分区包片责任制,推动医疗救治规范化、协同化。四是强化多病共防监测。科学精准落实“乙类乙管”后的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的重点场所常见多发传染病监测以及人员健康监测,及早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疫情,最大限度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聚焦惠民生增福祉

在织密织牢健康服务保障网上书写新答卷

深入推进“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工作,着力促进养老和托育服务能力提质扩面,加快构建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一是构建“老”有优养。积极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工作,实施老年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护理能力,提升改造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能力。推进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包含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打造30张安宁疗护病床。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区)和示范机构,建成14家二级及以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二是构建“幼”有所育。推进“一刻钟”托育服务圈建设,建成20个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个。

(西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