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是亟需深挖的 文化“富矿”

刘 玮

地方志作为“一地之百科全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历史、文化、人物、风物、民俗等各个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宝盆”。重视、研究、借鉴地方志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地情文化,能帮助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也有助于启示我们在了解昨天的基础上,开启更美好的明天。

清代学者章学诚认为,地方志的意义在于“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且大都由当时当地人记述当时当地事,正所谓“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相对于正史而言,地方志对一些地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载和描述要更加真实贴切。正史中一些隐晦不详的记载,我们也能从地方志中窥探其真实面目。研究一地历史,依靠地方志往往能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的史料。顾炎武就是在整理研究大量地方志的基础上,写成了《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书。就青海地方历史研究而言,杨应琚的《西宁府新志》、杨治平的《丹噶尔厅志》等地方志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正史记载的缺失。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地方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作为“资治之书、辅政之书”,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记录存史、流传后世,更体现在服务当下、鉴古知今。地方志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资料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既能向普通百姓普及地情资料,也能为决策者提供施政参考和决策依据。比如地方志中关于地理、经济、水利、资源等方面的记录,有助于决策者在制定地区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时,更好地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可持续、更加切实可行。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挖掘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从而推动旅游业发展。而地方志中包含的灿烂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古湟中八景”“乐都八景”“湟源八景”“贵德八景”等,正是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的源泉。除去对地方历史文化、古迹名胜、名山大川的记载,地方志中还有许多关于民风民俗、风物特产的记载,可以为地区旅游开发增加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元素,避免景点建设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历朝历代修纂地方志,都要总结一地的文化遗产,记录本地的优秀人物、灿烂诗文等。这些宝贵记录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教化人心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现实作用。阅读、研究地方志,能够让人们了解这片土地的辉煌过去,从而培养人们的乡土感情。同时,地方志中记载的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播撒革命火种等史实也能激励人们对标先贤,奋发图强,报效国家。因此,地方志也是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的生动教材。

地方志作为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记述方式和承载形式,足以让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长期以来,地方志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普通民众对这方面的关注度更低。笔者认为,要认真挖掘地方志资源,首先要加强整理和宣传,推动地方志的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和自媒体平台,让地方志资源活起来、用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升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更好地彰显其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从而帮助人们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