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促旅,打通旅游脉络
本报记者 苏烽
当前,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极速回暖,旅游产业带来的发展势能成为提升带动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从疫情结束后各省市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游客的措施来看,旅游产业发展已迈入新时代,旅游辐射半径扩大、受众面向全国、市场竞争加大……既是对各地政府能否适应新形势文旅环境的挑战,也是紧抓机遇、不断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
德令哈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尤其是经过数十年发展,文化旅游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为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德令哈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是对城市旅游业进行战略转型和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论是可鲁克湖景区这样的传统“山水”景区的转型升级,还是海子诗歌陈列馆的全新面貌以及附近村镇紧抓旅游热潮的干劲,都能感受到德令哈市不断创新、主动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从顶层设计来看,围绕“工业强市、文化大市”目标定位,德令哈聚焦于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潜,凸显“以文塑旅、以文促旅”的重要意义,打造以文城相谐的现代诗歌文化、多元和谐的特色民族文化、培根铸魂的红色农垦文化、产文互促的绿色生态文化等共建共享的全域公共文化“六个品牌”,来提升德令哈的知名度、旅游品牌影响力。
纲举目张。德令哈以发展“白加黑”文旅产业链为载体、以“旅游+”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宣传推广为抓手,推动“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型,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努力建设具有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城市,促进全市文旅产业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以文塑旅,成为构筑“旅游+文化”新局面的芬芳路径。通过举办海西州第八届那达慕大会、“德都蒙古全席”展示等活动,提升德令哈区域品牌形象;以海西州职工疗休养基地,推动大健康与旅游加速融合,持续加强与各地深化合作层次,促进旅游+康养深入发展;以“打造最具影响力、最有品牌力的体育赛事”为发展思路,举办德都蒙古博克邀请赛、环“情人湖”骆驼赛等活动努力构建“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聚集人气,使旅游与产业融合加速。
以文促旅,成为文旅行业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培育德都蒙古文化、现代诗歌文化、红色农垦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元素于一体的新型高原城市文旅市场,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以省内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为契机,着重宣传推介牦牛肉、枸杞、藜麦及民族特色刺绣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品,打通旅游全产业链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