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画 写自信

本报记者 咸文静

“变化”是这次采访中出现的高频词。无论是像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吾屯下庄村这样一个村子,还是像隆务老街这样一条街道,甚至是夏吾角、完德尖措这样的典型人物,过去和现在都是必须谈及的一个话题。但是,相比日新月异的村容村貌、不知翻了几番的人均收入,还有一种变化值得思考,那就是对于传承的态度。

之前的报道中提到,当年,智坚措、赛松、贡保多杰兄弟三人到尼泊尔拜答玛班杂等著名绘画艺术大师为师,系统学习绘画技巧,最终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们学成返回家乡后,先后在普陀山、五台山等地绘制了无数画作,由此,美名传于各地。其中,赛松之子僧格坚参、华达僧格、男觉僧格三兄弟,来到热贡地区的“森格雄”(今吾屯地区)定居下来,而他们所传袭下来的艺术也就成为热贡艺术的发端。

然而,在不少人的记忆中,这种传承是保守的。而现在,热贡艺术的发展模式打破了过去“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行规”和单打独斗的传统,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涌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开辟出了一条欣欣向荣的产业链。

如今,随机走进一家画院,端坐在画布前精心勾画的青年男女,年龄不同、民族不同、籍贯不同。就像夏吾角说得那样,过去村上的老人收徒范围甚至不会超出自己的村子,而他的徒弟,最远的来自瑞典。

“以前没有人走出去,靠着这门手艺讨生活,怕别人学会了,自己挣不了钱。”“从为画而画到吃上旅游饭,这个行业中涌现了很多愿意回报社会的领头羊。”

从怕被别人了解到就怕别人不了解,该如何形容这种变化带给我的感受呢?如果说之前的唐卡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那么这种转变让我觉得这些画师在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兼收并蓄“他者”文化优势之长以补己之短,

也许正是由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仁厚重的历史文化才不断彰显,城市气度才更加开放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