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马占山的歌曲创作

□马亚琼

马占山是我省土族音乐创作和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深植于青海高原这片广袤的沃土,流淌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

马占山的音乐研究之路源于20世纪70年代,从最初的《战地打夯歌》发表于《战地新歌》,到《美丽的土族阿姑》《龙王山下放牛羊》等代表性作品陆续发表,如今已有半个世纪了。多年来,他从未停下音乐研究之路,多部作品及研究成果先后刊发在《战地新歌》《音乐周报》《牧笛》《雪莲歌声》《群文天地》《音乐天地》《歌曲》《黄河之声》等省内外音乐期刊,成果傲人。

抒情是音乐的功能之一,是让作品情感丰富、色彩多样、感情升华的重要武器。马占山的歌曲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时而悠扬深邃,时而振奋人心,时而轻柔细腻,时而豪迈奔放。不管是哪种风格,他总能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恰当地展开,以小见大。如由他重新谱曲的吐谷浑古歌《阿干之歌》,其旋律悠长婉转,意境深远,抒发了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很好地表达了怀念之情。

创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马占山的作品极富艺术特色,这种特色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来源于他深厚的文化和情感积淀,来源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音乐是时代与情感的结合,作曲家创作时要充分展现老百姓的情感需要,准确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与手段,这样的作品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老百姓。互助土族自治县拥有全国最大的青稞酒厂,被誉为“青稞酒之源”。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爱喝酒,也特别注重礼节。土族人的生活,离不开青稞美酒,也离不开与酒一样醇厚、甘甜的音乐。马占山创作的《三杯青稞美酒》《青稞美酒献神州》等歌曲便很好地反映和表达了土族人民的酒文化及风俗民情,很好地迎合了广大土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马占山创作的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性特征。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的歌曲《清清亮亮的大通河》《经堂里的妈妈》《走进门源城》《清清浩门河》,还是近几年创作的《当太阳升起时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叫平安》《磨尓沟恋歌》《卓扎滩的娜仁花》等,这些作品都源于生活、源于人民,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马占山在长期的田野工作中,曾记录过数百首民歌,同时也改编过不少民歌。如《唐徳格玛》《拉仁布与吉门索》《兴玛罗》等。这些作品旋律柔和轻快、抑扬动听,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又比如歌曲《柴达木之恋》《吉祥青海》等作品旋律高亢悠扬、荡气回肠,又带着西部民歌的传统特色,表现出了西部人的豪爽热情。这些作品在西部地区广为流传,尤其在土族人民群众中颇具影响。特别是2016年,马占山知晓习近平总书记到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视察后,用西北花儿的音乐元素动情地的写下了《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歌词感情真挚,旋律优美动人,群众更是喜闻乐见。

马占山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他不仅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还加入了很多自己情感积累的体验,从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马占山创作歌曲的精巧细腻以及独特的创作方法和情感基调。其歌曲旋律的走向也非常顺畅优美,步步递进,为歌者完整地表现歌曲意境和内涵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