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红色教育基地的“换羽重生”

全新亮相的展馆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者。互组 摄

通讯员 互 组

土乡风光美如画,红色双树美名扬。6月25日,随着第102个建党节临近,全面提档升级完工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双树村党支部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一批批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学习。

“展馆升级全面开放以来,来自西宁、湟源、大通等地的党员干部群众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目前已接待46批参观团队2300余人次。”担任讲解和接待工作的双树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建花介绍说。

双树村党支部是青海省农村党建史上的一座丰碑,是青海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红色教育基地,也是互助县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这个“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三万余人次,成为弘扬红色双树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游客的增多,双树村红色教育基地的再发展面临着诸多局限性,如配套设施不足、传播手段滞后、接待能力不强等。为此,互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22年重点实施了红色教育基地的提档升级改造项目。

红色展馆、广场景观造型、红色长廊、胡成海旧居、红色大讲堂、红色文创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历时两年,投资520万元,升级后的农村党支部“蝶变新生”,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走进红色展馆,早期党组织和党员先辈们“撒种子”“做联络”的画面栩栩如生,多维打造的“红军洞”等景观小品相映成趣,培训教室等新设施令人耳目一新。前来参观的省交通科学院支部委员会的刘武晓说:“展馆内增加的内容多形式、更形象地展示了红色故事,比起以前,现在的展馆内外都有看点,很不错。”

据了解,展馆提档升级项目扩充了10余处展板内容,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原貌,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图文介绍和历史影像资料,用多种形式展示红色故事。

塘川镇党委书记李颖林说:“除了更好地展示当地的红色文化底蕴,在升级改造过程中,还从契合乡村旅游发展要求的角度进行改造设计,如通过景观节点改造、设置景观小品等,生动展示相应的历史背景和现场画面。”

项目改造前,互助县委党史研究室深入挖掘青海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开展工作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从青海省党史教育基地的定位出发,最大限度地拓展双树村、全县乃至全省早期中共党组织、共产党员们披荆斩棘斗顽敌,筚路蓝缕求自由的感人故事。

“这次升级将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直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先辈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做了全景式展示,全方位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更系统、更深入地呈现红色教育内涵。”互助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祁文汝说。

通过红色文化展示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提档升级后的双树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党建文化、培训教育的服务功能和接待能力,还承载了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

塘川镇党委书记李颖林说:“我们设置了三条旅游线路,游客从参观学习到党性教育,再到微党课,最后来到红色文创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展示区,购物、体验、就餐。不仅提高了参观学员的党性修养,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结合乡村振兴,塘川镇围绕“红色双树”精神,积极挖掘红色资源,研发制作了一批水杯、包包、笔、便签等价格亲民的文创产品,与当地生产的醋、酩馏酒、菜籽油、八眉猪等农产品销售结合起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一整套学、游、购、住的完备红色旅游体系不仅打破了以往“红色双树”参观学习的单一模式,更是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蝶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