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产业 绽放光彩

本报记者 王菲菲

才贡加 宋明慧

一边是如火如荼在建的光伏电站,另一边是涵盖光伏产业链的企业相继落户。作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如今青海在光伏产业链领域,已构建起电子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制造,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站运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太阳能开发利用走在全国前列。

稳住产业链就是稳住产业发展基本盘,从追“光”逐“日”,到共建产业链,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与政策优势,一大批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坚定地选择了西宁,机遇与发展已蕴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之中,为了让这条“链”更坚韧,在青海持续“绽放”新的光彩,企业和政府将如何携手推进、促成光伏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协作?

为了探寻答案,近日,记者边走边看,既走进在企业的制造车间里,切身感受生产线上涌动而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也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提升光伏产业链稳定发展的有效路径。

从统筹布局来看,加强光伏产业链条系统集成,延伸光伏发电市场应用,带动光伏上游产业发展,做强光伏产业制造集群,天合光能光伏全产业链落地,成为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小高地”。从科技创新来看,“青海产”中国首条量产规模IBC电池及组件生产平均效率突破24%,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当然,实现光伏产业链的稳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点面结合,才能识别出光伏产业链中的关键节点,政企携手,对症下药,从根上解决问题,全面提升产业链的韧性,方能大放异彩。

为努力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青海全面推行“链长制”“包保制”,围绕壮大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强产业链抓招商,以稳供应链抓服务,贯通上下游产业链关键环节,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建链延链补链。

引进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布局光伏产业链,需要充分调动双方资源优势,实现珠联璧合的产业共赢。自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全省开展光伏全产业链制造项目群建设以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深化“链长制+包保制”双轮驱动等服务机制,持续发扬金牌“店小二”精神,切实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全力保障天合光能在青项目快速、顺利推进。这对西宁产业发展、坚定企业家来青投资信心、勾勒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蓝图都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蓝图已经绘就,锚定2030年全省风电、光伏装机1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超过1.4亿千瓦的目标,服务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青海不仅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组件-光伏电站”产业链,还形成了“上游制造保障下游发电、下游发电促进上游制造”的循环体系,呈现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劲态势,“绿色”发展道路也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