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锐意进取 奋发有为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贡献党校力量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校务委员会

202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二〇二三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中央党校90年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精辟阐述了党校初心,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校工作的使命任务和具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做好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我们党对党校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为党校事业发展开辟了光明前景,必将激励全体党校人矢志不移、团结奋斗,坚守党校初心,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作出新贡献。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引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地提出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并进一步就此提出要求,“必须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继往开来。“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一命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的新发展,是对党校事业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独特价值的科学总结,是对党校办学治校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新征程上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与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党校因党而生,为党而立,党校初心就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从延安时期的实事求是,到发出改革开放思想先声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再到新时代坚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的灵魂,党校的整个历史都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在培养造就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人才,都是在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战略部署而服务。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发挥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前沿阵地的作用,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牢牢把握新时代党校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经验的最高概括,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科学回答了党校业为谁兴、言为谁立、功为谁建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2007年兼任中央党校校长起,多年来就党校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系统的办学治校思想和办学治校方略,其主线和核心就是坚持党校姓党。这次在中央党校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二〇二三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实际再次精辟阐述了党校姓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把这个问题进一步讲全、讲清、讲透了,具有根本指导意义。一部党校发展史,就是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的历史。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在青海解放初百废待兴时起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岁月中砥砺前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焕发生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蓬勃发展。尽管不同时期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不尽相同,但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始终不曾改变,一代代党校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赓续红色血脉和精神,为党工作、为党育才,为全省工作大局服务,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努力打造成为举党旗、育党人、立党言、尽党责的红色学府和政治机关,政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校姓党是党校最鲜明的特征、最根本的原则、最独特的优势,只有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不动摇,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党校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立足新时代、推动新发展,要把党校姓党作为立校办学之本,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党校的课堂、讲坛、论坛上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地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继续当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布道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的授业者、学员党性锻炼的熔炉工,使全省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要以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统领党校一切工作,贯穿党校事业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增强看齐意识,保持看齐自觉,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党中央和省委作出的决策迅速贯彻、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交付的任务认真完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持续彰显为党育才独特价值,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提升专业化能力。回顾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的历史,始终恪守马克思主义立场,把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培训的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以班次、课程、教材、方法、队伍、管理“六位一体”建设为基础的“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提出并践行“人人是教师、事事是教学、处处是课堂”的全要素教学理念,切实肩负起培养具有“四个铁一般”干部队伍的光荣使命,承担起为全省领导干部“补钙壮骨”和“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教育引导学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治青理政骨干,教学培训工作取得实质性飞跃。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青海也面临各种新挑战新问题。越是目标宏伟、任务艰巨,越是国际环境错综复杂,越要重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越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面对这份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党校最重要的就是切实做强做优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这个主业主课,提高主业主课这个党校的看家本领,重点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党性教育学科建设,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布局,创新教学方式,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使党校真正成为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的“主渠道”、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增强执政本领的“主阵地”,为全省党员干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打牢思想基础。

四、扎实履行为党献策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党的思想理论战线重要方面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这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和全省大局,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与教学培训同频共振、共同发展。进入新时代,构建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团队建设为核心的科研咨询工作体系,在全国党校系统范围内率先与省委改革办联合组建青海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打造“青海改革论坛”等一系列高端智库品牌,一批有态度、有高度、有力度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先后形成科研咨询成果近五千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多年名列全国党校系统前列、西北五省区党校首位,科研咨询工作向着全国党校系统“第一方阵”不断迈进,党的思想理论战线重要方面军作用和为党献策重要职责得以有效发挥。新征程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宣传阐释,形成一批有分量、有价值、高水准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和着力回答广大学员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聚焦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发挥党校理论人才和领导干部集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独特优势,突出青海特色,精准服务决策,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三个最大”“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和产业“四地”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专题研究,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对策性研究,努力把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建设成为党委政府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的新型智库。要鲜明突出党校在服务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中的重要职责,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节点主动作为、准确发声,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五、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生命工程,全面提升改革活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实现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坚持高标准办学。质量立校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党校的办学基点。办学质量决定着党校基本遵循、职能定位和奋斗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效果,也决定着改革活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的实现程度和效果。回顾历史,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始终遵循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确保一切办学活动以质量推动、用质量衡量,书写了青海改革发展稳定的党校篇章。进入新时代,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着力推进质量立校、改革活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厚植了党校工作的基础,为新青海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依靠改革增动力、依靠创新添活力,不断推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和学风校风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持续提高教学科研服务质量。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坚持质量立校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课比天大”的理念,进一步推进“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坚持高标准办学,把教学培训内容与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所需、工作岗位所用、能力素质所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入脑入心的精品课程,早日实现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零的突破;同时,要注重发挥离决策中心近、学员作用强等党校独特优势,多出系列化、集成化的高水平科研咨询成果,实现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坚持质量立校,落脚点就是人才队伍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要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符合党校(行政学院)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具有党校(行政学院)特色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办法。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壮大党校教师队伍,使党校出现越来越多的名师大家,真正成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的人才高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坚持质量立校,要抓好从严治校这个保障。党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场所,是学员进行党性修养的“熔炉”,没有严的纪律、严的要求、严的管理,质量立校无从谈起,也难以锻造和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党校要坚持把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相结合,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作用,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让广大学员在党校始终感受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