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点废成金”新路径

本报记者 黄 中

都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但如何给这个“宝贝”找个好归宿,是个大问题,也是个好问题。记者在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城镇的探访中找到了问题的一种答案。

作为主要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河南县对草原的要求十分严苛。近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向好,也随之产生了零污染目标与垃圾增量多的尖锐矛盾。为此,该县借助打造全域无废示范县的有利契机,不断借鉴当下各地垃圾处理方式,结合县情实际,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垃圾处理之路。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按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的,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河南县委副书记、县长钢夫斩钉截铁地说,让企业有利可图,让环境受影响最少,让群众轻松接受,是河南县全力推进全域无废示范县建设、创新垃圾处理方式的创新思路。

河南县是纯牧业县,牧户散居,推行源头分类极为困难。但破题解困,该县有实招——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梯级模式,将垃圾分类的“关口”后移。在这种模式下,牧户无需分类,将垃圾置于指定地点,由村级定期安排专人进行逐户收集,再由各乡分别转运至县。至此,垃圾集中收运工作完成。

在垃圾处理这个关键环节,直面就地填埋、焚烧的“老办法”,河南县不断探索创新,通过招标引进专业垃圾焚烧处理企业,企业将所收集垃圾进行分筛,其中可回收部分垃圾由其自行处理,产生价值;不可回收部分垃圾经反应釜高温裂解,产生的气体可以被企业循环利用,剩下的废渣被压制成块状,并通过无害化处置后送至专门的填埋场进行处理。相较常规的垃圾焚烧填埋来说,可以做到成本最小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已成为青海各族儿女的坚定共识和使命。为了省之大要,为了牧民向往,河南县勇担当,着力践行“两山”理念,不负重托,交出一份生态持续向好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