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西藏玉龙,一个让人敬畏的地方

本报记者 芈 峤

记者从事经济领域的新闻采访已经10年,从戈壁到草原,从沿海到内陆,大大小小,或初创企业或老字号企业,见了、听了不计其数。当然,企业发展故事有辉煌有曲折,也有历久弥新的。但是地处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达5200米的企业,从未涉足。同在青藏高原生活、工作,在记者印象里,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生命禁区,怎会有企业扎根?

然而,2020年一组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实现利润4.22亿元的青海经营铜矿企业数据,触动了一个专业经济记者的神经。从数据看该铜矿绝对是大型矿山,但为何有如此惊人的成绩?它究竟在哪?

看图片、查资料、询专家,原来一个铜矿的发展会有这样不凡的经历,会有一群人在如此高的海拔拼搏。暗下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亲自走进这座屹立在生命禁区的铜矿企业。

这天终于来临,3月4日,本报报道组两天驱车1300多公里,从海拔2400米一路飙升至4600米,兴奋至极,但是与玉龙的零距离接触,只有两天。

两天的采访时间显得弥足珍贵,为了看清矿山全貌,为了采访到更多的矿山职工,为了真切感受这座高原矿脉的变化,短短两天间,报道组上下玉龙矿山12次,与职工同吃同住,不放过任何采访机会。

每一次置身矿山,每一次走进车间,每一次与职工交流,每一次凝望雪山,都是一次对身心的震撼!对眼前一切的敬畏!

再次感叹!

人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单纯海拔的攀升,稀薄的氧气就能摧毁人的身心,暗紫色的嘴唇、颈部爆出的青筋、外凸的眼珠……是这里产业工人最常看到的身体表象。

但是,人类在自然面前又是多么的伟大!上午7时,迎着初升的朝阳,在海拔5200米采矿区,电铲一铲一铲地挖出矿石,随即轮胎比人高的巨型矿石运送车穿梭矿山其中;山涧,3.3公里长矿石传送皮带不停地运送着机器粉碎后的碎矿;选矿厂房内巨型球磨机快速研磨翻滚……

不仅如此,为了扩大产能,企业修建年采选矿石产能1890万吨选矿厂,在海拔4600米以上20个月完工投产,是怎样的能量?怎样的毅力?

大国工匠、产业兴国。一次玉龙行让所有报道组成员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青海产业发展的越发强盛,相信未来青海产业发展将越来越好,青海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好,祖国更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