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两会特刊 青报观察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青海:改革风劲逐浪高

航拍乐都城区。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李庆玲

在青海,普通人所感受的具体而微的变化,彰显着全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管护站护林员蔺建英眼里,改革开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雪豹在高山裸岩上巡视,藏狐在草原荒野间嬉戏,黑颈鹤在湿地湖泊中高歌;

在青海中钛青锻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清眼里,改革开放是“老三线”企业重获新生,转型成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企业;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张卓麻什姐眼里,改革开放是绣娘们用传统手艺在飞针引线中绣出精美作品,成为供不应求的手工艺品……

过去五年,青海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如今的青海,内外统筹、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丝绸之路古道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改革惠生态,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早春时节,走进青海湖仙女湾,青青湖面被冰雪覆盖,候鸟隐匿踪迹,显得尤为静谧安详。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青海湖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青海湖旅游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斌说。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青海作为国家公园创建先行先试示范省,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动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当前,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青海湖国家公园正式进入创建阶段。

让好制度产生好效果,狠抓落实是关键,督查考核是保障。我省全面推行林(草)长制,并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全省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草)长6723名,配套方案、制度、办法296项,林草资源保护、生态治理修复、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控、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全部纳入林(草)长管护新体系。

五年来,青海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推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和损害赔偿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构建生态公益司法保护机制,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境界。

五年来,青海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实行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网络,深入推进环保垂管、综合行政执法、环境信用评价等改革,建立“1+4”专司督政环保督察体系和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如今的青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水塔”坚固丰沛,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万物争荣的壮美画卷。

改革促发展,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高原大地,春风浩荡,奋进正当时。站在察尔汗盐湖之畔,只见一艘艘5G采盐船在盐田中采收作业。

“这是省内首个‘5G+采盐船自动控制项目’,智能化作业让采盐更加高效安全。”青海盐湖集团钾肥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盐湖考察,为盐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企业向高质量、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过去五年,是青海产业“四地”建设加速推进的五年。

围绕盐湖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深入推进能源综合改革,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居全国首位,新能源产业发展领跑全国;积极构建品牌体系,推出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做优做强绿色有机农牧产业……

向关键处挺进,以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过去五年,青海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5%以上。非公经济纳税占比达到50%以上,新增就业贡献率稳定在80%以上。

2022年1月16日,西宁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一年多来,西宁综保区进出口货值2.24亿元,占全省贸易额5.2%。“西宁综保区打开了高原内陆与沿海沿边协同开放的新窗口,是青海省外贸发展新名片。”西海海关副关长吴晓云说。

过去五年,青海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对外开放平台,西宁、海东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水平建设,南亚班列首次开通,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动成功举办,环湖赛、青洽会等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拓展到110个国家和地区,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成果丰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青海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地”建设牵引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青海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成型,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改革暖民心,民生保障水平迈上新高度

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

2月3日上午9时25分,海东市首批136名返岗复工人员乘上前往江苏无锡的免费专列。外出务工人员祁文海说:“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为我们就业致富提供了最温暖、最坚强的支持。”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务工人员“我要找工作”到相关部门“点对点、一站式”服务输送务工人员直接进厂返岗复工,海东市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全市劳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推动形成政府激励、社会支持、劳动者勇于就业创业的新机制,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全省就业实现“质量、数量”双提升。

“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给我们这些发展中的农家乐带来了新机遇。”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村民朱冬生将自家院子改造成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五年来,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青海社会事业改革着力补短板、促公平,为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

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实现乡镇幼儿园全覆盖、5万人以上的县普通高中全覆盖、30万人以上的县特教学校全覆盖,职业教育培育出10万技能人才。

推动“健康青海”建设,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耗材集中招采,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推动“平安青海”建设,深入开展“防风险、除隐患、降发案、保平安”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持续加强。

勇立潮头逐浪高,奋楫扬帆再起航。青海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将中央部署和青海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全局工作与重点工作统筹起来,将抓当前和利长远有机统一起来,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①青藏高原首趟中欧班列首发。本报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②青海生态博览会展馆内的青绣作品吸引省内外客商。

本报记者 李娜 摄

③海关关员盘点保税进口货物。通讯员 仁青措 摄

④封闭式无尘车间。本报记者 李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