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不会忘记

——省委省政府给予王光谦史培军同志 记大功奖励颁授仪式侧记

本报记者 王煜鹏

一场春雪过后,古城西宁阳光明媚,生机勃勃。

2月16日下午,青海会议中心三楼昆仑厅灯火辉煌、气氛热烈。

这里,正在进行青海省委省政府首次记大功奖励颁授仪式——表彰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王光谦、史培军两位同志。

会场内充满着热烈的红色基调。通过屏幕,视频《十年高原逐梦人》和《援青教育的大先生》,分别以一帧帧浓缩了的画面,向与会人员展现着两位援青校长为青海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辛勤付出。

——2013年7月,王光谦接过对口支援接力棒,义无反顾地从清华大学来到青海,成为青海大学的第一位院士校长,他也是青海教育史上的第一位院士校长。以十年之约,王光谦用“青丝变白头”,换来青海大学在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耀眼成绩。他说:“站在高原,我看得更远了。”

“扎根高原,把青海大学建设成中国一流大学”是王光谦的目标。“王院士总会把团队叫到一起,从具体的事情到顶层的思考,毫无保留、事无巨细的进行分享。虽然现在他回到北京,但我们会继续留在青海,做好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工作。”2017年跟随王光谦一道从清华来到青海的裘钧深有感触地说。裘钧现在是青海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怀着敬仰心情的青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博士研究生乔禛,从走进会场就一直处于激动之中。他回想起自己从2015年到现在,从硕士到博士,一直跟随王光谦教授从清华大学带来的魏加华团队做野外试验。作为青海本地学生,乔禛深感荣幸。在他看来,今天能够见证老师的这一光荣时刻,不仅是他做学生的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他跟随老师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的信心。

——“对我来说,最大的荣誉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我喜欢当老师。”2018年,史培军从北京师范大学来到青海师范大学担任校长。在青海的一千六百多天里,他夜以继日搞科研、带人才、建制度,提升青海师范大学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让学校的全国排名从2018年的525位跃升到2022年的259位,跻身地方高校一流行列,实现跨越式发展。

“花甲之年能来到青海,是我一生的荣誉。我们就是要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多一些‘斗争’,多一些执着和较真。”史培军以他独有的幽默风趣和谦逊坚定,让现场师生再一次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青海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教授刘峰贵说,“史校长已经给我们打好了基础,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跟他的团队合作,锚定青藏高原防灾减灾工作继续努力。”

两位来自北京援青的校长,用他们对青海大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无私奉献,传达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青海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无限期望。

一纸证书、一枚奖章和一本援青工作纪念相册,亦是青海儿女为两位援青奔赴高原,投身援青教育事业的感恩与回馈。

奖励颁授现场,情深意厚。两位校长以一声声致谢、一个个鞠躬,表达着不舍与惦念、饱含着叮咛与嘱托。

颁授仪式结束,高校师生纷纷与两位校长合影。通过画面,定格的是大家对扎根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援青干部人才由衷的感谢,同时也是对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承诺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