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形彩陶壶

葫芦形彩陶壶

□李积英

文化类型: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出土地点:同德县宗日遗址

基本信息:高36厘米,口径10厘米。泥质红陶。口沿外侈,鼓腹,平底,腹部置环耳。造型如葫芦。通体施黑彩。自上而下分别是宽带纹、网纹、斜线纹、旋纹和弧线三角纹。

史前先民将彩陶塑形为葫芦,是一种原始信仰,意味着人都从葫芦中孕育而出。葫芦的形状为上下部膨大、下部大于上部的缩腰状,在古时具有祈生意义。在原始社会,人们习惯于直观具体的思维,缺乏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认为神奇的葫芦能孕育出种子并创造出鲜活的生命。

葫芦又称壶、匏等。“壶,昆吾圜器也。象形,从大,像其盖也。”葫芦圆形多籽又体内中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将其与能孕育生命的女性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在我国民族学上有颇多的相关资料,宋兆霖的《生育神与性巫术研究》记载,一些地方有“三月三,上北关,南瓜葫芦结一千”的谚语,保留了朴实的送瓜求子巫术。

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氏族力量的盛衰、生存能力的大小均取决于氏族人口的多寡,葫芦由于产籽丰富繁殖力强,便在先民眼中成了生殖的象征,希望族人也能像葫芦一样兴旺、繁盛。《山海经》郭璞注:“女娲瓜”,女娲就是瓜、葫芦,以葫芦为神之母体,具有神祇的属性。1990年在浙江嘉兴大坟遗址也出土一件崧泽文化的人像葫芦形陶瓶,为青灰色的泥质陶,从整体观小型的脑袋正是葫芦体顶盖的部位,逐级圆弧束腰的体形,既具厚硕、丰满的蕴意,又突出了孕育、繁衍和丰收主题,完美体现了“女神”的形象。而葫芦由于多籽,也具有了多的含义,常用来象征子孙繁荣等,这在民族学的资料中也颇多,河南淮阳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民间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俗称“人祖庙会”,当地人称伏羲为“人祖”,称女娲为“人祖奶奶”,庙会主要是以求子为目的,进香的人为了祈求生育,不但祈求人祖保佑,还要买一些泥娃娃、泥玩具带回家里,象征带子回家。云南的彝族认为人是从葫芦中孕育而出,生死过程均在葫芦中完成,把葫芦当做崇拜神器。广西的瑶族有着以葫芦定亲的习俗,男女相识后,男子邀请两个男性伙伴作为媒人,除携带猪肉外,还带一装满酒的葫芦,媒人将葫芦挂在女家门前的篱笆上,女方如同意,就收下葫芦,如不同意,就用针将葫芦刺穿,使酒流出。

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出土摹拟葫芦造型的陶器很多,特别是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更是以葫芦造型为陶器群的主体。从摹拟人物造型的葫芦形器物观察,人物面部形象多为女性。洛南人头细颈壶和秦安大地湾的人头彩陶瓶就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马家窑文化的这件葫芦形彩陶壶有三个大小不一的鼓腹形延展为葫芦,小口,实用性较之大罐、大盆差很多,据民俗学和民族学资料参考,认为葫芦形彩陶壶是原始先民崇拜心理的产物。葫芦作为始祖文化的象征历经沧桑沉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