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过硬作风 投身高质量发展

严香仲

党性决定作风,作风彰显党性。柱倒则屋塌,源浊则流浊。党性之于作风,就好比柱和屋、源和流。作风问题本质上就是党性问题。党性强,工作作风就硬、理想信念就深,公仆情怀就真、群众评价也就好。反之,则会失信于民、背离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十四届青海省委把作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本质上就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一次大检验、大锤炼。党员干部要想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力量,就必须要在加强党性修养上绵绵用力、循序渐进。

党性引领作风养成。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而不改。从深厚的理论中汲取作风建设源动力,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炼意志、锤炼党性,习惯于跳出工作的“舒适圈”,投身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汛抢险、基层治理等主战场,锤炼本领、淬炼成钢,从“半亩方塘”走向“星辰大海”。

作风彰显党性修养。作风体现着党性的强弱。看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最重要的是看他愿不愿担当、敢不敢负责,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站得出。人民对干部的态度,取决于干部的作风,作风硬群众就敬佩、群众就拥护。组织部门应该把作风实不实作为衡量干部的基本标尺,对工作一线表现突出、关键时刻顶得住、群众评价好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优先使用、优先晋升职级。对那些只会逃避问题、回避矛盾、推卸责任的干部,要做到“零容忍”。

业绩检验党性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当前,正值“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夯基垒台、架梁立柱的关键时期,如果党员干部“责任田”种不好、“拦路虎”不攻克、“成绩单”不亮眼,那就谈不上党性坚定、作风优良。要永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胸怀“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韧劲,牢记“国之大者”,坚持自我革命、敢于斗争,不打折扣做好“必答题”,答好“附加题”,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