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初慎始 善成善终

钱立功

万事皆有初,欲善终,须慎初。慎初,即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是一种人格的自省。苏轼在《思治论》中指出:“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明朝名臣王延相也提到:“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这说明,为人为官,都必须做到慎初慎始,倘若不能,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慎初,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始,一经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和出格行为,便自觉积极抵制,避免误入歧途。很多时候的“第一次”伸手,就像窗户纸被捅出了一道裂纹,如果及时发现并修补,便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如果对这道缝隙视而不见,或者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导致“破窗效应”,此时,就不再是“一道缝隙”的小问题了。

能否做到慎初,是对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党性修养和思想品德的考验。“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慎初,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初心使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勇破“心中贼”。

君子慎始而无后忧。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党员干部应把遵规守纪作为立身处世之本,作为一种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把党纪国法挺在前面,把道德品质刻在心中,作为“紧箍咒”“护身符”“金钟罩”。时刻自警自省自律,扣好“第一粒扣子”,任何时候都不抱侥幸心理,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破底线,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处入手,果断拒绝“第一次”。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持之以恒反腐败,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之势严格执纪执法,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坚决防止“破窗效应”。把权力运行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对踩“红线”破“底线”的行为零容忍,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全方位扎紧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