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访青海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吴玉敏

本报记者 雷欣钰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本报记者就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专访了青海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吴玉敏。

记者: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

吴玉敏:任何伟大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直面现实,回应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环境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则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深层次强调;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更是为完善全球治理、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尤其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科学论断,更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充分展现着以战略思维谋大势、以历史思维鉴古今的睿智;显示着以辩证思维识本质、以创新思维添动力的智慧;表现出以法治思维促改革、以底线思维控风险、以系统思维揽全局的战略家气魄,进而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切实证明了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的科学判断,坚定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了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记者: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如何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吴玉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准确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有效应对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使命。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了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论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就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掌握主动权。

科学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