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不再是梦里的远方

祁连风光。蔚立刚 摄

本报记者 董 洁

实现“十四五”发展蓝图,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关键之举,更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青海省大力践行协调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和住房供给水平,建设现代化城乡治理体系,解决了一系列发展不平衡问题,在融合互动、协同共进的良好态势中,全省城乡区域格局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随着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诗人笔下浓浓的乡愁的画面早已变成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笔直的硬化路、宽敞明亮的现代家装,还有富民产业带动下村民们在家门口开办的农家乐……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个小城镇、小山村因此迎来华丽变身。

天堑变通途 乡愁不再远

阡陌纵横,路网密布。短短几年,一张波澜壮阔、四通八达的立体大交通网在青海大地越织越密,折射出的是城乡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发展之路。

“现在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就能到民和县城。我们家附近既有幼儿园,还有超市等配套服务设施,生活很方便,我感觉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了。”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庄乡的村民安东良说。

这背后,城乡之间的共建融合,发生着深刻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化向农村发展,区域一体化建设驶上“快车道”。

据安东良回忆,以前的大庄乡山大沟深,只有一条崎岖难走的山路与外界相连,交通十分不便。“路很窄,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外面的车都不愿意进来。”

如今,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从山外一直延伸到了村里。山里的农作物、畜产品也运了出去,卖上了好价钱,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大提升。

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城乡协调发展离不开公路交通的支撑。记者了解到,2021年,青海公路总里程达8.62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727公里,其中,积极推进15个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沿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全省实现了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基本形成“外通内连、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公路网络。

此外,格敦、格库铁路相继建成投运,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我省城镇向西开放大通道优势不断形成;西成铁路开工建设,高铁经济对我省城市群发展的促进作用持续显现,这些都将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从瀚海戈壁到河湟谷地,从祁连山麓到江河之源,无论是功能完备的城市,还是日益兴旺的农村牧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一座座城镇、一个个乡村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城与乡距离越来越近,乡愁不再是梦里的远方。

产业促发展 振兴正当时

“花海边麻” “天空之镜”“美丽卡阳”……每当青海迎来最美的季节,这些网红景点就会在全国各地游客的微信圈里刷屏。

走进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莽莽青山、苍苍林海,这里有距离省会西宁市最近的原始林区和高山牧场。多年前,卡阳村还是青海省定点贫困村之一。由于地处脑山地区,村民没有增收产业,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虽然村庄环境优美,然而村民守着青山绿水却无从发力。

2016年以来,卡阳村依托精准扶贫计划,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打造成集健身徒步、观光采风、体验乡趣、品尝美食为一体的户外旅游度假景区。几年间,这个“身在山中人不知”的偏僻山村变成了“网红”4A级景区,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不少村民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奔小康的转变,赵邦兴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没有一技之长,农闲时只能去县城打零工挣点钱,说了几个媳妇都嫌村里穷,不愿意嫁到卡阳,现在不一样了,十里八乡的姑娘都争着想嫁到卡阳来。”赵邦兴显得颇为自豪。

几年间,卡阳村美好的田园风光,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城里人”来此寻觅乡愁,也让村民在绿水青山中找到了“致富密码”,卡阳村的村民们在连续不断的帮扶政策中发现着商机,开启了他们全新的生活。

从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打卡地,赵邦兴十分感触地说:“这几年,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景区发展起来了,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开办的农家院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客人,让我在家门口就挣上了钱,这种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旅游业一直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力军。在此过程中,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同时,也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环境大整治 美景入画来

“前几年,一到下雨天,臭水从小区的井盖上溢出来,又臭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只能找来自家的破被子、烂褥子铺上。”家住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的盛女士回忆起前些年的烦心事儿感慨道。

盛女士说,后来,政府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典型海绵设施的投入,有效增加了小区的蓄水、吸水能力,小区居住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这是西宁市近年来以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对此,西宁市城北区朝阳东路片区的居民深有感触。

几年前,一说起朝阳东路,不少人便会联想起尘土飞扬、垃圾袋满天飞的场景。由于辖区内建材市场较多,这里一直是全市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区域。

为了更好地发挥“以城带乡”作用,更好地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西宁市城北区通过提升景观环境、健身娱乐设施、停车设施、建筑节能及屋面立面环保,进一步完善区域内配套功能和公共服务。

说起这些变化,朝阳东路建材家属院的王强欣喜地说:“小区建成三十多年了,这两年小区新修了道路绿化,做了楼体保温层和楼顶防水,更换了窗户及单元门,感觉比很多高档小区都好,现在的城北区,真是一天一个样!”

的确,沿着祁连路一路向西,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处处河道水清岸绿,一幢幢农房错落有致。走在城北区大堡子镇、二十里铺镇的乡村小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西宁市加快公租房建设以及城镇棚户区、城乡接合部危房改造,实施城镇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承载力。

在西宁打工多年的赵玉昌由于收入不高,多年来一直没有在西宁购房,2020年,她申请到西宁市城东区华盛园的公租房,解决了多年来居无定所的局面。她感叹说:“真是幸福来敲门”。

站在西宁看青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盘大棋。目前,青海省正着力实施好海东、格尔木两个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进一步提升德令哈、玉树等城市吸纳功能,加快培育共和、同仁、贵德、海晏、玛沁、门源、民和、互助等8个新兴城市,打造80个综合服务型、工业服务型、交通物流型、文化旅游型、商贸服务型和农牧业服务型重点城镇……多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一盘纵横联动东西南北的发展新棋局正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