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一个能够不断给人灵感 和激发艺术创作热情的地方

——全国政协书画室采风调研组访谈之一

夏日里的阿尼玛卿雪山。本报记者 陆广涛 李庆玲 摄
范迪安在阿尼玛卿雪山脚下一处藏家乐写生创作。
冯远在青海湖边写生创作。

本报记者 李庆玲 陆广涛

我们总说“青海太美了,美得像一幅水彩画!”但在画家们的眼中,青海到底是什么样子?在他们的笔下,青海呈现出怎样的色彩?

连日来,全国政协书画室采风调研组就“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来青海采风调研,十多位享誉全国的大家名家跋山涉水,前往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清水湾景区、阿尼玛卿雪山脚下、青海湖等地采风写生,在所到之处精心创作写生,一幅幅反映生态青海的写生作品跃然纸上。

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大家被青海的壮丽山河所震撼,被青海的动人风景所吸引,被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呈现的新变化所激励,同时为通过采风搜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而兴奋。让我们走进这些大家名家的画作中,去看看他们眼中的大美青海。

冯远:“青海的风景带给我们更具有冲击力的联想”

雨过天晴,青海湖像一颗湛蓝的宝石镶嵌在高原的褶皱里。站在青海湖一侧的山间高处,眺望眼前一汪像目光一样深情的青海湖,湖中万鸟飞旋、群鱼巡游,岸边油菜花铺展成耀眼的金黄,在水天相连处,大朵的白云像是天边的巨浪。

该如何描绘眼前这惊心动魄的美?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观察许久,迟迟没有动笔。

“你看青海湖上方的那朵白云,跟我们在大海上见到的白云一样,显得非常辽远辽阔,很少有人在这种自然景观面前不动心,那是大自然的美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一种灵魂的洗涤,所有到过此地的人都会引发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感悟。”冯远说。

仔细选景,采用合适的绘画形式,动笔之时有取有舍,在冯远的笔下,数笔勾勒之后,一个水天相接的青海湖在画卷上徐徐铺展开来。那漏光的白云、若隐若现的群山、湖面上飞翔的候鸟,一个个呼之欲出。

这是冯远第四次来到青海,相比前几次的匆忙,这次来他对青海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上山了也见海了,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青海对各项生态保护政策落实的很好,各级政府对大美青海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爱护意识越来越强;第二就是感受到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有很大改变;第三个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非常团结。”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需要不断激发艺术家的灵感,冯远认为,青海就是这样一个能够不断给人灵感和激发艺术创作热情的地方。“青海丰富的地貌和广袤的空间以及它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的原生状态,带给我们艺术创作非常具有冲击力的灵感和联想。黄河上游清澈见底的水、阿尼玛卿雪山的圣洁、宽阔无边的青海湖等壮观的景色,给了我们这些在内地在都市,尤其是从南方来的同行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加上少数民族的热情和热烈,青海确实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采风调研组一行来到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湾,看到黄河在这里呈现出的碧绿模样后,冯远和几位同行者不禁为“黄河”这个名字“叫屈”:“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这里的黄河水是非常清澈的,黄河水倒映着丹山,倒映着蓝天白云,非常美。黄河流到中下游,才逐渐变黄的。”

此次来到青海,通过近距离感受这里壮丽的山河和绝美的风景,这让冯远对以后再来青海留下更多希冀。“青海是一块有待继续挖掘、宣传和对外做大旅游发展的富省,从这几天所经过的路线来看,青海本身具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这些年来青海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做到了有节制的开发和充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希望将来的日子里有更多的同行能够到青海写生和考察,我相信青海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冯远说。

范迪安:“青海的风景既是人文的风景也是生态的风景”

经历长途跋涉、克服身体不适,采风调研组一行终于来到了果洛藏族自治州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绵延近30公里的阿尼玛卿雪山,山势磅礴、冰峰雄峙、山色壮丽,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迎风飘展。群山之中雪峰突兀,日光照耀,闪闪夺目,气象万千。

望着眼前令人心旷神怡的雪山,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迫不及待拿出油彩,摆好画架开始创作。从雄奇的主峰到绵延的山脉,从山顶的冰川到裸露的山石,从山脚下的草甸到突然闯入视野的牦牛,范迪安一笔笔画下自己心中的阿尼玛卿雪山。

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闪耀的山巅突然被云雾笼罩,进而一阵狂风挟裹着雨点落下,打断了范迪安的创作。“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希望天气能赶快转晴。”坐在帐篷内,范迪安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落笔。

从河湟谷地来到三江源头,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范迪安感慨颇多。范迪安认为,看一方风景既要看到自然的一方面,也要透过风景看到它背后的内涵。在青海看到的每一方风景背后,范迪安看到了青海在新时代发展中所呈现出的蓬勃的生机,看到了青海扎扎实实推进生态保护的成效,以及生活在青海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群众团结相处、共同建设家园的和美。

“这次来青海走了四个州,我首先感受到的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呈现出新气象,所到之处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和城市发展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各民族团结和谐很让人感动;青海自然风光非常富有特色,这些自然风光里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又有黄河流域、青海湖这些典型的自然景观,看上去是一方风景,实际上这个风景的内涵特别丰富,具有青海多民族建设和生活的气象、色泽,又有深厚人文历史的积淀,这方风景是人文的风景也是生态的风景,是非常具有青海特色的。”范迪安说。

坐在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的一处藏家乐牛毛帐篷里,范迪安按捺不住自己的热情又开始了创作,这次在他的笔下,呈现出的是绿意蔓延的草原和幸福和美的藏族群众新生活。

水彩画、水墨画、版画、工笔人物画……看着眼前大家都在进行创作,范迪安感到这次采风非常有意义。“青海广袤的、丰富的风景是值得用多种形式去表现的,在美术方面,不管是水墨画、油画,还是水彩画,这些形式是在写生中及时捕捉大自然变化和变换的景象,捕捉大自然景色中的点、线、面和色彩、色泽、色调这些因素,这是一个临场的、现场的感受。在画家的眼中更注重的是通过艺术的提炼,把眼前的风景能够做更加生动的表达,这样就会使每个画面都有它独特的风格风貌。”

回程之际,翻看着厚厚一叠已经创作的画纸,范迪安颇为满意:“这次以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进行的采风调研活动,可以通过艺术家们近距离地感受和创作,来表现黄河流域非常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这也是今天的美术工作者立足中国大地、表现中国艺术、展现中国气派的生动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