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地”建设正当时 蓄势扬帆再启航

“光伏海”。鲁能青海分公司供图

本报记者 贾 泓

——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有力推进,钾肥等产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成效明显,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生态旅游正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山宗水源净土、地球第三极品牌形象更加彰显;

——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绿色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持续提升……

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

“四地”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亲自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的重大战略。今天,青海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立足资源禀赋

厚植发展新优势

青海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太阳能和水能资源优势突出,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二,水电资源量居全国第五。从2017年至今,“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绿电7月在青海”“绿电5周”等系列活动持续保持着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一条通道”是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外送通道;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全部跃上千万千瓦级台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三项指标”全国领先;百兆瓦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技术、光伏电池效率转换技术、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四项技术”,从无到有,实现突破……立足资源禀赋,青海依托资源优势,清洁能源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形成“1234”发展格局,发展态势强劲。

不只是清洁能源,青海建设“四地”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地位重要、优势突出,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清洁能源得天独厚、潜力巨大,旅游风光无限、前景可期,农畜产品绿色有机、市场广阔,这些都是青海不可多得的优势。

聚焦聚力“四地”建设,青海充分发挥自身特有资源禀赋和特殊优势,找准定位,明确思路,以打造“高地”和建设“四地”为支撑,构建体现青海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把特有的资源禀赋更好转化为发展新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建立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四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打好青海特色产业这张牌,在清洁能源、盐湖产业、生态旅游、有机农牧业等方面挖潜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

精准定位建体系

积蓄发展动能

2021年以来,碳酸锂市场一路上扬。恰逢如此难得市场良机,青海盐湖着眼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从强链、延链、补链入手,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定以扩大碳酸锂生产规模,提高锂资源综合利用率为目标,加快推进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试车试生产工作。

今年6月26日15时30分左右,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克服重重困难,短时间内就完成试车任务,第一袋碳酸锂产品下线,产品主含量达到电池级标准。

继往开来,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青海精准定位、构建体系、加快发展。

聚焦优势,青海稳定钾、扩大锂、突破镁、开发钠、培育硼,综合高效利用世界级稀散元素,不断提升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盐湖资源的不断升值。通过提升生产规模、创新能力、技术服务等措施,持续加大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盐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力争到2035年,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盐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率、产业规模等均位居世界前列。盐湖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基本建成。

扎实推进“四地”建设,青海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提高资源能源可持续供给能力,提升生态旅游业态品质,高起点培育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特色轻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青海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突破的动能越来越强劲。

强化科技创新

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1月19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专业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为马铃薯产品多元化开发应用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青海90%以上的鲜薯直接销售,附加值低。该项目正是致力于青海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复合性、系统性以及全产业链设计,建立了专用型马铃薯全产业链模式及企业示范,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的实施填补国内育成品种中没有薯条专用型品种的空白,开启了青海省彩色马铃薯育种的先河,首次对青海省马铃薯窖藏病害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并提出防治措施。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青海在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时,坚持强化“弱鸟先飞”意识,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在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提升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规模和水平,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品牌,为全国生态旅游发展提供“青海方案”。同时大力发展关联产业,做精做强青绣、藏毯、唐卡等传统工艺文化产业,建设青藏高原生态人文传承高地。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保护发展好本土特色优势种质资源,做优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藜麦、枸杞、道地中藏药材、优质牧草等特色产业。“十四五”时期,将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优势区,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化市场开拓,建立稳定输出渠道,推动更多“青字号”产品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全面推进“四地”建设,青海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顺应产业技术变革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为突破点,深化产学研联合,注重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有重点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盐湖、光伏、储能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实证基地,加强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天文、气象观测和高原生物等领域技术创新。

“四地”建设正当时,青海正一步步扎实推进,为一域添光彩,为全局作贡献;蓄势扬帆再起航,具有时代特征、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生态友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前景可期,光明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