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民兵+”在党旗下迸发出新时代的“战斗力”

民兵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宣讲省党代会精神。
培训基地里认真学习的民兵。
组织民兵军事训练。
民兵生态管护分队捡拾垃圾。
组织民兵管护生态。本报记者 程宦宁 通讯员 曲麻莱人武部 摄

本报记者 程宦宁

在海拔4268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有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

这支力量,寓兵于民,亦民亦兵,故名“民兵”。这支力量,是曲麻莱县牧民群众的“服务员”。这支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发展壮大,在曲麻莱县书写了绚丽多彩的壮美篇章。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民兵应如何聚焦服务地方建设、提升支援保障能力?

曲麻莱县人民武装部给出了答案——“民兵+”。

如今的黄河源头,一支支民兵小分队活跃在大山深处、牧民家中,守护生态、宣讲政策、助力乡村振兴……他们朝着“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方向,蹚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军地共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民兵+”新路子。

“民兵+”模式应运而生

何为“民兵+”?加的是什么?怎么加?

可以说,“民兵+”起点源于调整改革,理念萌于“互联网+”,探索始于生态管护。在高原民族地区开展“民兵+”这项工作,有着更加深刻和极为特殊的意义。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殷切嘱托。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青海生态建设的重要指示,如何走好生态文明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是曲麻莱县人武部历届班子装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当下的责任和使命。

为此,人武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逐步放宽视野厘清思路,清楚地认识到:要保护好三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必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而民兵是群众当中最富行动力和执行力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掘和依靠这支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6年9月24日,在曲麻莱县召开的玉树州生态保护区民兵建设试点现场观摩会上,首次将民兵队伍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谋划,按照“一班带一村形成辐射点、一排带一乡形成管护网”的抓建思路和“一种编成多种任务、一种任务多种力量、一种力量多种用途”的编组模式,构建起“点成线、网成面”的动态化生态管护体系,实现了生态管护员组织管理和民兵队伍建设双促共赢。

自此,“民兵+生态管护员”的这个全新称谓响彻三江源头。这些“生态战士”翻山越岭巡护森林植被草原河流,爬冰卧雪实时监测野生动物种群变化,勇敢无畏阻击盗猎分子的罪恶步伐。

“‘民兵+’实现了民兵力量结构布局由好到优的‘+’,党的组织功能由弱到强的‘+’,履行职责范围由小到大的‘+’,遂行任务能力由低到高的‘+’,使用管理模式由老到新的‘+’。”人武部部长李溢说。

当好生态管护的生力军

曲麻莱县境内横跨长江(通天河)、黄河两大水系,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文化地位和战略地位。

在这个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50%的艰苦地区种树,曾被人们视为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里是“生命禁区的边缘地带”。

但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人武部官兵、职工不惧挑战,恪守“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硬是将营区建设成了人人称赞的绿色军营。

走进人武部营区,由1500余棵云杉和数百棵红柳穿插而立的四个绿化区,像极了由一排排士兵组成的方队,这片“小树林”是人武部改善机关工作、训练场地和生活环境的温暖工程,也是曲麻莱县乃至玉树州远近闻名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人武部政委辛海义正词严,“我们作为曲麻莱县的一员,对生态环境保护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民兵+生态管护员”自组建以来,严格接受军事化训练,苦练队列动作、防爆科目、战术动作、战备演练等过硬本领。与此同时,人武部认真组织民兵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爱党、爱国、爱军队、爱人民、爱家乡意识,打牢思想根基。

白玛江才是曲麻莱县民兵应急连一班班长,他于2016年加入民兵生态管护队伍。白玛江才说,我的职责不是只有看守一草一木那么简单,作为民兵生态管护员,同时肩负班长之责,每天要训练队员,给他们讲解有关生态环保知识,组织大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附近地域开展生态巡护,观察监测生态、河流、冰山变化,详细记录野生动物活动、植被数量、牧草长势,捡拾清理草原上的垃圾,制止违法破坏生态环境和偷猎行为……

“在加入民兵生态管护员队伍后,做事情明显和以前不一样了,我感觉自身发生了很大变化,比以往更有责任感了,民兵生态管护员的身份让我有一种荣誉感。”白玛江才自豪地说。

付出就有回报,几年下来,通过“民兵+生态管护员”的生态保护模式,曲麻莱县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恢复和改善。

“曲麻莱县作为民兵生态管护员的发源地,我们要保持民兵生态管护员队伍建设始终走在前列,让民兵生态管护员在保护三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辛海说。

在这片5.24万平方公里的净土上,像白玛江才一样的民兵生态管护员有上千人,他们发挥地缘、血缘、语言优势,通过科学化编兵,形成了动态化生态管护体系,消除了生态管护的“盲区”和“死角”。同时,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偏远牧区民兵队伍编组难、集中难、训练难的“三难”问题,建立了一支具有玉树特色的新型生态保护民兵队伍。

后备也要当“急先锋”

推进新时代“民兵+”建设,人武部在传承保持民兵基本职能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拓展“民兵+”建设成果,先后把民兵职能与县“保护生态、维护稳定、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使命融合起来,并不断拓展聚焦,建成了一支维稳抢险勇站排头、保护生态勇挑重担、脱贫致富走在前列、备战打仗堪当重任的新型民兵队伍,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浓厚地域特色的“民兵+”能力建设路子。

——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员”。民兵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走村进户、上山入帐,宣讲党的好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为基层牧民解读国家在农村教育、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合作医疗、农业补贴等方面的惠农富民政策。

——当好励志进取的“示范员”。坚持在牧区民兵中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在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引导他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特色产业,带头勤劳致富,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榜样示范。

——当好移风易俗的“引领员”。成立民兵党员服务队,组织带领群众开展“主题党日+环境美化日”活动,带头破除陈规陋习,以民兵模范行动和良好形象影响带动群众。

——当好情报搜集的“信息员”。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民兵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利用民兵遍布村组,信息了解直接、反应灵敏迅速的特点,将触角延伸到全县各个角落,当好党和政府的“千里眼”“顺风耳”。

——当好攻坚克难的“战斗员”。加强“民兵+”建设的核心指向是备战打仗。强化民兵遂行任务能力和战斗精神培养,确保遇到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快速集结、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第一时间发挥作用。

——当好生态环境的“管护员”。把民兵队伍建设与生态保护管护力量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生态省情教育、生态建设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做合格的“中华水塔”守护人。

——当好反恐维稳的“先遣队员”。坚持把民兵应急分队纳入本地区维稳重要力量和应急指挥体系,广泛开展“一兵稳一户、一班稳一村、一连稳一乡(镇)”活动,努力在执行重大活动安保警戒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当先锋、打头阵,发挥好维护曲麻莱长治久安的骨干作用。

如今,“民兵+”让建设新时代曲麻莱的集结号声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