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千年藏毯乘风而行 特色产业踏浪逐潮

准备插纱。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张慧慧 摄
手工枪刺。
剪花。
设计图纸。

本报记者 贾 泓 张慧慧

世界藏毯看中国,中国藏毯看青海。藏毯,带着青海高原的千年底蕴走来,乘着时代的劲风腾飞,在产业化发展的浪潮中变换,在匠心与文化的传承中发展。

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的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源地毯公司),是青海藏毯产业代表企业之一,历经三次变革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圣源地毯公司在2021年6月7日下午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期间的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并寄予殷切希望:“青海发展特色产业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要积极营造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时光飞逝,但殷殷嘱托犹在耳畔。一年来,圣源地毯公司在经纬线间的穿梭中,编织着特色产业发展的“时代毯”;一年来,圣源地毯公司在传统与现代间的碰撞下,奔赴特色产业踏波逐浪的征程;一年来,圣源地毯公司在传承与变革中,写就特色产业御风前行的时代新篇。

有可为、有作为,圣源地毯公司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砥砺奋进 青海藏毯更具“科技范”

在手工枪刺区,新引进的4台“枪刺机器人”设备整装待发,随时等待工作人员输入指令程序开启工作模式。“‘枪刺机器人’设备的引进将减少一部分人力成本,提升我们的织造效率。”后整理车间副经理屈霞介绍。

说着,屈霞走到产品展示区一块名为《长城》的挂毯前,骄傲地说:“总书记来到我身边时,我正在对这个样式的第一块挂毯成品进行检验。这块挂毯应用手工枪刺技法,融合了高低针、圈绒、割绒、剪花、片剪等多种工艺,是企业在大型挂毯领域的一个突破。”

细看《长城》,长5.8米、宽2.4米,红日喷薄而出,飞鸟展翅翱翔,长城蜿蜒于山水之间,视觉浮雕效果令人称奇,触觉上毯面纹理精细让人惊叹。手指轻轻拂过挂毯上的山水,屈霞说:“现在,很多客户打来电话都会询问能否求购同款挂毯,这类挂毯已经成为圣源的‘明星’产品哩!”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圣源地毯公司用科技创新让传统手工艺品实现工业化,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中让艺术也能飞进寻常百姓家。

投入使用智能纱架,建立并投入使用智能枪刺机器人;加大培训力度和校企合作强度,培养并吸纳青年职工,为公司注入新鲜活力……一年来,圣源地毯公司300余名员工牢记嘱托,让干事创业的激情奔腾在生产线上。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企业年产值仍实现近亿元,截至目前,企业销售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展现出企业发展的韧性和潜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还要编织出更多更美的‘奋进毯’。”屈霞说。

牢记嘱托,踏浪前行,圣源人正沿着总书记为青海藏毯产业发展指明的方向阔步前行;历经岁月而不衰,久经风雨而长盛,青海藏毯正随着藏毯人融创新之思、乘时代之风的脚步,走进千家万户。

匠心独具 加牙藏毯不变的“文化范”

“自古藏毯出湟中,湟中藏毯数加牙。”从一根根羊毛到一块块厚重的藏毯,方寸之间蕴含着传统技艺的智慧,凝结着匠人的精益与专注。

“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在传统手工编织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回想总书记的勉励依然激动不已。“我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洗毛、捻线,藏毯早已铭刻在我生命之中。如今,老手艺迎来了春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和了解手工编织藏毯,还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学习技艺,我有责任做好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弘扬。”

左手持线,右手握刀,线头在经线之间环绕成一个“8”字扣后随即割断,在手指的翻腾缠绕下,由点成线,由线成面……今年33岁、学习手工藏毯编织技艺一年有余的安志庆坐在杨永良身边,正一丝不苟地编织着一块100道的虎皮毯,虽只编织了一小部分,黑橙相间的条纹就已颇具动感。

技艺传承,匠心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也在这里实现了华丽转身。千年藏毯经指尖流转,穿过岁月浩瀚的烟尘,在这里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家具用品,化身为青海绚丽多彩的文化中的一枚艺术瑰宝。

一年来,圣源地毯公司通过企业与合作社、编织团队的结对帮扶,传承手工藏毯技艺,提升手工藏毯整体织造水平,非遗正借助产业的劲风绽放夺目光彩。

“藏毯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为了做好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让传统技艺展现出活色生香的韵味,我们在农牧区搭建了许多手工藏毯技艺培训基地,吸引当地群众学习。同时,我们着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让‘老树’发‘新芽’。”薛婷说。

守正创新 千年藏毯也能走出“时代范”

走进生产车间,轻快而富有节奏的织机运转声不绝于耳。在经线、纬线、纱线的精巧交织间,栩栩如生的人像、色彩绚丽的花朵、构思精妙的几何图形令人惊叹,雪山、草原、森林、湖泊、牦牛、羊群等高原大地上的生态符号带着三江之源的震撼扑面而来。

这里的藏毯,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出了传统手工艺品的“时代范”!而这背后,是企业对创新的坚守,对研发的坚持。

“牢记嘱托,我们利用青海本地资源优势,在产品的功能、设计、工艺和标准等方面不断创新,在打造个性化定制的销售模式上投入更多技术研发力量。”圣源地毯公司董事长薛婷说。

圣源地毯公司设计研发部主管车国龙在这里工作12载,亲眼见证了藏毯的设计从偏传统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再到个性化定制日渐成为主流的历程,他跟随公司三次转型的步伐,在设计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努力为藏毯适应新时代要求注入新的灵魂。

一年来,车国龙带领团队聚焦个性化定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设计中赋予地毯深厚的文化内涵。依托企业搭建的资源平台,与国内知名设计师实现常态化线上互动交流与合作,优化设计理念,创新设计风格,扩展目标客户服务群体,个性化定制之路越走越宽。

从原有的批量生产到个性化定制,从单一的产品市场到个性化定制,从人工设计到设计师数据库的建立;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中标人民大会堂等优质项目,承接上百个高端酒店整铺工程项目,产品远销欧洲、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圣源地毯公司不曾忘记肩上的重担,在一次次创新中勇往直前,迎来藏毯产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