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戈壁新城的“幸福印记”

张开怀抱,格尔木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本报记者 马振东 摄
物质富足精神更加富足。通讯员 冯春梓 摄

昆仑山下,戈壁野旷,苍茫无垠。柴达木八百里瀚海,原似裸露的月面,人烟稀少,是人最难以生存之地。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把一把铁锹插在了如今王柳庄所在的沙地上,一座因路而生的城市自此在这里扎下了根,且逐渐壮大成为西部四省区交会处最大的“桥头堡”。

从最初的六顶帐篷,发展到如今山碧水清天蓝的高原美丽城市。而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格尔木市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正在迈向新征程。而今,若漫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同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一座宜居之城、幸福之城正呈现在你的面前……

本报记者 马振东

置身于巍巍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它是一座可探究、可品读、有温度的幸福城市。

在这里,产业雄厚,新兴产业拔地而起;在这里,出门见景、昂头见蓝,在全域美中体验别样景致;在这里,民之所望、城之所往,兑现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庄重诺言。这模样正是幸福的模样。

生态优先

丰富城市绿色底蕴

河流干净,空气清新,抬头有蓝天,出门有公园,散步有绿道,优美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格尔木人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的南缘。在沙漠腹地,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绿色城市,一直以来是格尔木人孜孜追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暂,干旱少雨、风沙较多,且土质多为盐碱地,这样的环境,对于植物的生长是一种残酷的挑战。”用格尔木林草局副局长、林草站站长董志斌的话说,在这里养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

在第一代、第二代格尔木人记忆里,这个地方只有地窝子、低矮的土坯房,春秋一刮起风沙便昏天暗地、飞沙走石,一年到头都盼不来一场雨。而今,格尔木市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以城市生态环境华丽转身,昭示一座生态之城、宜居之城蓬勃崛起。

“最近几年,格尔木的变化确实越来越大,风沙少了,降水多了,一年四季都能见着绿色,一到夏天大街小巷都能看见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鲜花。”自小生活在格尔木的市民马明财说,以前街上能见到的花草就那么几种,现在好多花卉品种他都叫不上名字来。

在格尔木百姓微信朋友圈里,时常会刷到格尔木的风景美照,或是绿地公园,或是城市美景,或是乡村风光,视野里满满的“幸福感”已经成为了格尔木人的骄傲和自豪。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人都开始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红利”。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格尔木的“翡翠绿”也愈来愈美了:建成区园林绿化总面积达到826.6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3.67%、绿地率20.67%、人均公园绿地12.82平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第二类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数据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3.1%。

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丽,这座城市正努力以“绣花”功夫完善美化生命家园。

创新驱动

激活城市发展动力

“60万吨/年烯烃项目在格尔木市落地,填补了青海尚无聚烯烃生产企业的空白,将满足青海及周边地区对地膜、棚膜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聚烯烃产品的需求,推动传统盐化工、煤化工产业的整合创新和延伸,促进青海盐湖资源循环高效利用。”4月26日,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0万吨/年烯烃项目在格尔木市破土开工。

据项目总工程师介绍,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2.97亿元,年利润总额15.97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750个,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多元化产业耦合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近几年间,格尔木市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推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释放出空前的活力效应。

在格尔木东郊的茫茫戈壁中,满野深蓝色的光伏电板“追光逐日”,为巨大的电网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让沉寂多年的戈壁滩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既是格尔木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格尔木抢占绿色能源制高点、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一个缩影。

“虽说起步不算早,但格尔木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近几年,我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转型提升传统工业的同时,利用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新能源产业,势头迅猛,为建设国家清洁能源高地、创建清洁能源转型示范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格尔木市发改委负责人说。

鼓励产业转型的同时,一系列服务也在不断强化。格尔木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获得感高的改革举措,努力提升全市营商环境便利度,以营商环境的大提升、大突破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驱动的“金字招牌”下,新兴产业乘着“东风”正蓬勃发展。

全省首个“揭榜挂帅”科技攻坚项目落户格尔木,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成功突破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盐湖产业占工业总产值40%以上;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149兆瓦,清洁能源发电量突破67亿千瓦时,占地区发电总量的90.7%。

新的发展理念使格尔木大地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这座城市在追逐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蚕蛹化蝶”。在打造高品质宜居城市的过程中,以产业转型为城市发展锻造“钢筋铁骨”。

文明赋能

塑造城市发展之魂

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更离不开丰润的文明滋养。

位于格尔木市西北的将军楼,因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曾生活、工作过而得名。将军楼也是格尔木的第一座楼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慕生忠将军带领解放军指战员与民工用镐、锹、锤等简单的工具,用七个月零四天的时间,打通了从格尔木到拉萨的“天路”,也在苍莽风雪中用生命和血肉锻造出了永世不朽的“两路精神”。

可以说,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和明天,激励着一代代格尔木人不断追求卓越发展的精神之魂。

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格尔木市以当年慕生忠将军的住所和筑路部队办公楼旧址为核心,以纪念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建设、军垦戍边及格尔木发展历史为主题,通过园林设计、雕塑艺术等手法建设了将军楼主题公园,再现了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所带领的筑路大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生命和汗水开拓祖国内地通往西藏“天路”的感人场景。

“这些年,将军楼公园已经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瞻仰的首选之地,大家在游玩的同时,能够在这里感受革命前辈的遗志,每年接待人次超过十万人。”将军楼公园第一代讲解员、公园管理处主任卢海霞说,每年的清明、建党、国庆等节日,全市社会各界的干部群众都会自发来到这里,深切表达对将军的无限哀思与敬仰。

正是这种扎根于每个格尔木人心中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格尔木这座城市的发展之魂,在格尔木城市发展过程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动能。

“现在,走在大街上不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少,司机礼让斑马线,行人文明过马路。”这几年,文明出行已成为所有格尔木人努力的方向。

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行活动、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格尔木市安排公职人员、志愿者,积极投身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在交通高峰时段织密志愿服务网络,让礼让斑马线、遵守交通规则、电动车佩戴头盔的文明交通行为劝导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引领文明出行成为新风尚。

还有越来越多市民成为文明志愿者。目前,格尔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0432人,常态化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

市民的行为习惯在改变,素养在提升。养犬的市民自觉拴上狗绳;街上随地吐痰的少了,随手捡拾垃圾的多了;噪声扰民的少了,相互帮助的多了,无论是走在街头巷尾,还是漫步乡间小道,我们都能切实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于幸福的重新定义,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改变,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幸福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