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而上 稳中求进 西宁工业活力四射韧劲足

——全省首季经济运行系列述评之六

在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本报记者 陆广涛 陈晨 摄

本报记者 贾 泓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西宁再次交上一季度工业发展的亮眼成绩单——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0.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2%,对全省贡献率达62.9%,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西宁市工业系统练精兵铸铁军的不懈努力,是西宁市强链补链能力的持续发力,是西宁市“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拼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西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首位度、贡献度都很高。因此,西宁市工业系统坚持把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提本领、强担当的“校场”,锤炼敢担当、善作为的宽肩膀,提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精准施策、主动服务,全市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顶压前行、稳中有进,实现首季“开门红”。

盯重点 谋全局

扬帆再起航

一季度,西宁市青海丽豪半导体年产20万吨多晶硅、青海福美宁新型节能建材年产15万平方米铝单板配套生产保温材料等48个工业项目开复工建设。

续建项目27项,诺德新材料年产4万吨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二期)、中昱新材料年产100GW光伏配套热场复合材料等项目复工建设,复工率84.3%;

新建项目11项,阿特斯光伏年产10GW单晶硅棒、中复神鹰年产14000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等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37.9%;

技改项目10项,青海铜业新增年产5万吨阴极铜改造、凯金新能源环保设备改造及采购碳化车间坩埚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开复工率55.6%……

沿着南川工业园区的道路前行,便可以看到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180亿元的光伏制造项目建设现场。公司总经理张立说:“现在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企业青睐西宁、选择西宁的主要因素,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让在西宁的企业留得下、发展好。”

为交上以“开门红”保“全年稳”的合格答卷,西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市政府牵头组织发改、统计等部门成立8个工作组,对2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和4家建筑业企业分类梳理问题清单,开展“一对一”精准调度和上门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西宁市盯重点、谋全局,强调度、优服务,严格落实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包保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发展症结、打通难点堵点、突破制约瓶颈,成为经济稳进开局的关键之一。

抓投资 优布局

行稳更致远

西宁市积极协调重点项目用工、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一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0.7%。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省投资的27.4%,对全省投资的贡献率为17.4%。

西宁市创新重点项目“前端抓谋划储备、中端抓快速推进、后端抓精准服务”工作机制。前期项目抓对接、保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保节点,竣工项目抓配套、保投用,加快把项目建设的成效转化为今天的增长、明天的产出和未来的实力;深入落实“周检查、旬协调、月督办”工作机制,协调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谋”字开局、“干”字当先、“实”字为要,以更大力度筹划工作,积极落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力要素组织抓推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聚力破除堵点抓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做好全流程跟踪、全过程服务。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群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按照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打通上下游供应链,纵横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努力为加快建设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贡献新力量。

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未来。要强化投资拉动,围绕产业“四地”建设,加强项目谋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延伸产业链强化招商引资,确保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西宁经济行稳致远。

善研判 抢机遇

登高而望远

西宁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0.2%、129.8%、93.9%和209.9%,占比分别提高15.4、15.8、4.9和11.4个百分点;单晶硅、石墨及碳素制品、锂离子电池、光纤等代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产品产量增幅居前,分别增长8.9倍、2.4倍、135.2%、48.6%……

西宁市工信国资系统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与能力建设系列活动,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与大力开展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数字赋能经济、绿色发展行动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积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切实把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全市工信国资系统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

西宁市创新举措推动落实《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开门红”保障“全年稳”若干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定期加强对经济形势、政策走势、发展趋势科学研判,增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的前瞻性、预判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抢抓政策机遇,深入研究和对接国家政策,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用足用好政策,强化要素保障,以政策支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守正创新,必能赢得未来,登高望远,一定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