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

有序整理物资本报记者 陆广涛 摄

本报记者 倪晓颖 李发兴

“今天早上,我又看到青海日报的直播了,青海第三批援沪物资已经发车,真的是雪中送炭。给我家送来的就是青海的物资,新鲜、实惠……尤其是牛肉,太好吃了。”4月11日11时许,千里之外的上海市民徐小红拨通远在青海的大学同学手机,倾诉着自己的感动、感恩。

4月11日9时许,六辆挂着“携手并肩、共克时艰”的横幅,装有12000份援沪物资的冷链运输车再次出发,将第三批抗疫物资送往上海。

……

4月6日18时30分至4月10日22时40分,一百多个小时,六千多分钟,他们星夜兼程,顺利完成了驰援上海抗疫物资运输任务,平安回到青海。

“我想吃一碗咱青海的面片,然后好好睡一觉。”承担首批运送物资任务的司乘人员赵贵昌到达西宁后,拖着一身疲惫走下车,说着自己此时最简单的愿望。眼睛通红,满脸胡茬,但是依旧难掩兴奋和自豪。

赵贵昌说:“到达上海后,印象最深的是,在双方人员相遇的时候,出于健康和安全的考虑,主动避免了握手致谢,双方互相点头致意,但在相互坚定的眼神中读懂了沪青两地的深情厚谊。”

我们来了!那是面对疫情的无所畏惧、那是使命必达的无言承诺、那是对生命健康的无比尊重!

第一批、第二批青海驰援上海的抗疫物资陆续到达上海,为上海加油,共同见证青沪情深。

“快没粮的时候,青海出现了,还是特别实在和很棒的物资。”

“封控第十天,收到了青海援沪物资,这也太棒了吧,真的超级感动。”

“太用心了!科学搭配,新鲜实惠,青海的物资真的是超级棒啊。”

……

众多网友在微信、微博以及一些网络社交平台上晒出青海援沪物资,并发表评论。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困难永远也不会压倒“兄弟”,而是让兄弟间更加团结友爱,因为俩兄弟同饮一江水,是守望相助的同胞。

青海人民倾囊相助,上海人民全力战疫。“在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劲、最关键的时候,在上海人民生活物资最需要支援的时候,给上海运送无污染、高品质的牦牛肉、藏羊肉、藜麦这些最具青海特色的生活物资,体现了青海人民与上海人民同心守‘沪’、共克时艰并肩战‘疫’的决心,诠释了两地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兄弟手足情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副主任,第四批援青干部、果洛藏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州人民医院院长孙金峤说,“我们将继续发挥对口支援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沪青两地沟通联系、合作交流,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果洛留下一个健康发展的医疗卫生体系,留下一家逐步完善的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离上海2600多公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这里的各族群众时刻都关心着上海的疫情。“陈老师,你们家里都还好吗?吃了我们这里的牦牛肉对身体好,我给你邮寄了一些,吃了会增加抵抗力!”90后上海援青教师陈佳阳,听到孩子们的关心,内心无比温暖。陈佳阳说:“援建是职责使命,而孩子们的牵挂和关心让我很感动。疫情无情人有情,有这份守望相助的亲情,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我们困难的时候,上海援青干部们来到了这里,十年间帮助我们发展产业、教育、医疗,投了很多钱,都是真金白银。今天上海发生了疫情,我们理应鼎力相助。支援上海不只是对上海多年来援建的回报,更是手足情深的亲情,自家的兄弟姐妹有困难了,咋能不去帮忙呢。”果洛群众叁旦卓玛如是说。

正如承担第三批援沪物资运送的司乘人员刘仍举说:“出发前,我做了很多功课,并反复试验怎样才能更好地检测车厢温度,既要保持蔬菜的新鲜,也要保证肉类品质。送给自家亲人的东西必须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