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贾 泓 陈 曦

倪晓颖 张慧慧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说道。这一最新表述使外界目光又一次投向中国的“三江之源”,聚焦这座位于中国西北的“中华水塔”,生态保护也成为了青海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由于青海气候干燥寒冷,微生物不易存活,非常不利于填埋垃圾的降解。垃圾分类,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巩固青海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也成为了保护高原脆弱生态的重要手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家和我省工作部署要求,2021年1月起,根据住建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和《青海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西宁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试点工作。12个试点小区6605户家庭正式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试点。

时至今年3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来,西宁市立足青海“四地”建设,将垃圾分类作为西宁市打造高原“洁净”城市、创建“无废城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着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成效。

那么试点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将如何继续推广?带着疑问记者分头走访了西宁市的学校、试点小区、非试点小区和西宁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探寻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