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岩石的较量

顶起钢梁
不忘初心
精密测量
勠力攻坚
运筹帷幄
临战授命
气体监测
阵前誓师
庄严宣誓
脚踏泥泞

图/文 本报记者 姚斌 通讯员 温嘉伟

祁连山位于我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交界处,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有多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山系庞大。从西宁出发,我们向海北州门源县仙米乡宁缠河谷行驶170多公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祁连山2号隧道。

进洞前,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祁连山2号隧道项目经理温嘉伟告诉记者,祁连山2号隧道全长6044米,地质条件复杂,经专家及专业机构多次会审和现场查勘检测后,将隧道定为高瓦斯高硫化氢隧道,也被形象比喻为——“像是在一个煤气罐里施工。”由于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极大,为贯通隧道,我们已整整坚守了七年。

这里不同于其他隧道的施工现场,有着严格的防爆安检程序,手机、打火机、钥匙等金属材质物件都不得带入。在读完进洞须知后,安检人员告知我们每一个人注意事项,而后我们一一签字入洞。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不仅戴着防毒面罩,还要在身上背着大约3公斤重的氧气罐,在潮湿闷热的隧道中,在4台冲击钻强烈的噪声中挥汗如雨,每隔几分钟都要停下来喘口气。

隧道总工程师王德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们这里发生过一次突泥涌水,因为掌子面都是碎土石,一塌方就像泥石流一样,把我们掘进车都推出去100多米远,这个当时非常可怕,为此我们停工了三四个月。

在这漆黑深邃的隧道中行走,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缺乏安全感,但常年奋战在此的工人们,却没有丝毫畏惧。他们戴着厚重的自吸式面罩,顶着沉重的钻头作业,有着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

艰难铸就伟业,磨砺塑造精神。洞穿祁连山,是钻机与岩石的对话,是人与岩石的较量。全体施工人员这股不屈服的力量,充分彰显着国家兴路惠民的决心,大国工程的实力,民族振兴图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