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 启动农资 打假宣传周

本报记者 王玉娟

3月15日,湟源县申中乡莫布拉新村广场,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设立“3·15”农资咨询台,开展农资打假宣传和执法行动,向过往群众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告知群众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现场接受群众咨询、解答疑难问题。

莫布拉村老党员何秉龙告诉记者,“我们很多村民都被上门推销的便宜种子、化肥忽悠过,希望这样的打假宣传能多一些,提高群众识假辨假的能力,提高大家的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

农资打假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支持。我省各市州县根据农耕时节,先后启动实施农资打假宣传周。

“不法商家趁春耕时节需要大量农资的时候,利用有些群众贪图便宜的心理,想出各种办法,赚取非法收入。让老百姓懂法、知法,仅仅靠执法人员远远不够。”海东市农牧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康宁深有体会。

康宁告诉记者,今年省上下拨了农村学法用法专项资金,用于建立农村学法用法示范基地,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

“今年我们海东市选择20个示范基地,选择50个示范户,50个法律明白人,我们10个执法人员每个人都要和三四个法律明白人建立联系,随时指导交流。到2023年底,基本上要达到全市每个村都要有一个法律明白人。”

据了解,海东市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各县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的同时,向生产、经营、使用主体现场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在广场、村级活动场所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受理投诉举报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春播备耕以来,海东市共开展宣传活动105次,出动执法人员479人次,展出宣传展板49块,悬挂横幅74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受训群众达2万人次,接待咨询4572人次。

“要把农资识假辨假、安全用药等相关知识作为高素质农牧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必修课,做到教育培训进村、标语横幅上墙、明白纸入户,帮助广大农民擦亮眼睛,防止‘贪小便宜吃大亏’。利用电视、广播、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多种渠道宣传农资打假行动,为农民群众普及农资法律法规知识和识假辨假常识。”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叶成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