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让牧民看病更简单

——春天里的青海故事①

玉树市八一医院内的玉树市区域远程会诊中心。本报记者 张子涵 摄

本报记者 张子涵 程宦宁

“滴滴滴,滴滴滴”3月6日上午,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八一医院的内科诊室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提示铃声。

“赵主任,这次的病人我们初步诊断是肺气肿,但他的症状有些严重,所以发起了协诊,看看他是否需要住院治疗。”通过视频通话的镜头可以看到一位大夫正在翻着病例说话。

“你让病人坐到你旁边,我来问问他的具体情况。”市八一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赵志玺熟练地说着。

几番专业的问诊后,赵志玺说:“病症确实已经严重了,让他下午就来我们医院住院做进一步检查,你先把病人的信息同步传过来,我们准备好他的住院信息登记,下午病人过来就可以直接住院做检查了。”

小小的屏幕两端串联起的是医疗资源深度共享,那是与时间赛跑的赛场,也是生命至上的医者责任,更是老百姓幸福感与安全感的“智能保障”。

玉树市八一医院作为玉树市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总院,自玉树市医共体成立至今,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成立信息中心、药品采购中心、影像中心、财务核算中心、检验中心五大中心,采取技术帮扶、信息互联互通、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方式与医共体内各家分院开展合作。

“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像早上的病人,他下午来医院之后我们直接安排好住院,然后检查治疗,基本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出院了,回去之后再定期去卫生院做复查就行,也不用去西宁治疗,非常方便,这样一来也给病人省下了很多开销。”赵志玺说。

从内科诊室出来,来到位于医院负一层的“远程会诊中心”。房间面积不算大,但映入眼帘的三块大屏幕连在一起,很吸引人的注意力,屋里明亮的灯光,专业的配套设施,还有智能的操作系统一应俱全,它们分工明确,在每一次会诊时都发挥着最专业的作用。整个会诊中心在辅助大夫们诊断病情的同时,也成为各个医院医生们互相学习交流的好平台。

“远程会诊是专门针对有疑难杂症、重症的病人,如果哪个卫生院遇到有病情复杂,不好诊断的病人后,可以向我们总院发起会诊申请,然后我们两方会尽快约好时间进行会诊,会诊之前也会通知其他卫生院一起听诊、会诊。”前不久刚参加完一次会诊的内科主任尼样卓玛说。

说起上次会诊尼样卓玛还历历在目。“那是一个上拉秀乡的病人,过完年没几天就从外地来工作了,会诊时我们几个医共体医院大家一起看X光片,询问症状,大家一起讨论,很快就做了最终诊断,病人是肺水肿,而且再加上海拔太高,导致病情恶化了。”

医共体通过会诊、协诊等各种互联互通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县乡一级的医疗水平,“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在医共体建设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截至目前,玉树市八一医院已完成远程会诊18余例、网络协诊193余例、区域影像723余例、区域检验81例、双向转诊444例,并且,检验中心已经与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结果互认。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设范围覆盖玉树市所有村级卫生室,将优质资源向村级卫生室下沉,使得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能更多地为社会服务。我院也会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至医共体分院帮扶建设特色科室,通过下派业务骨干,提升基层特色科室业务能力。”玉树市八一医院院长布尼玛说。

小小的屏幕连着优质资源,细细的网线牵挂着为民情怀。在医疗资源本来就匮乏的高原牧区,医共体的建设运行无疑是这片医疗“干渴”之地上的一场春雨,它温润着每一个病人和医生的心,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在“健康中国”路上,迈出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