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两会特刊—连线北京 PDF 上一版

团结路社区的 “幸福线”

本报记者 马振东

阳春三月,暖阳高照。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团结路社区,映入眼帘的不仅有排列整齐的楼房、设施完备的环境,还有居民脸上甜蜜的笑容和各族群众相邻共居,守望相助,彼此间亲如一家的和谐景象。

“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需求满足了,精神需求也要得到满足。”谈到民族团结,团结路社区负责人马海梅有说不完的话。她说:“我们开展了送文艺下基层、趣味运动会、道德讲堂等活动,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唱团结歌、跳团结舞,让守护民族团结成为辖区各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团结路社区的居民有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多年来,各民族群众携手并肩、团结奋斗,相互支持、亲如一家,悄然见证了“民族团结是各族群众的幸福线、生命线”蕴含的真谛。

“在平时开展的各类活动中,我们把民族团结、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宗教政策贯穿其中。在传统节日里,我们组织辖区各族居民共同举行庆祝活动。我们积极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商务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共同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环境,培育融合民族团结进步家园的亲和力。”

在马海梅的介绍中,团结路社区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逐渐展开。

团结路社区服务中心有一个小房间,这个小房间有个听上去就很温暖的名字——微心愿暖心之家。

画着心愿树的一整面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纸签,“下周二谁能帮我照顾半天老人?”“开学时我想要一个有‘冰墩墩’的新书包”……一张张小纸签上写满了社区老幼的“微心愿”。

马海梅介绍,这面墙是社区的“微平台”,社区的党员干部、居民既可以在上面写自己的小需求,也能认领自己力所能及的“微服务”,无形中让社区各族群众的心越走越近。除此之外,这个小房间也是阳光小区的托管所,父母忙来不及去学校接孩子放学,社区工作者帮忙接回来;儿女临时出去办事,没办法照顾家中的老人,社区工作者接过来帮忙照顾……因此,这个小房间也叫作“暖心之家”。

除了微心愿暖心之家,团结路社区还有一间特别漂亮的“红石榴”文化展厅。展厅不大,却处处体现修建者的用心。一张张居民生活新旧对比照片贴在展墙上,一件件有年头的老物件儿摆放在橱窗中,一个个或新或旧的传统农用器械摆在展台上……诉说着团结路社区的“前世今生”,也提醒辖区居民不忘初心,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跟党走。